《复偶见三绝》
时间: 2025-01-04 06:16: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复偶见三绝
作者: 韩偓 〔唐代〕
雾为襟袖玉为冠,
半似羞人半忍寒。
别易会难长自叹,
转身应把泪珠弹。
桃花脸薄难藏泪,
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
几回抬眼又低头。
半身映竹轻闻语,
一手揭帘微转头。
此意别人应未觉,
不胜情绪两风流。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微寒的雾气中,身着轻盈的衣裳,头戴珠玉冠冕,显得既娇羞又忍耐寒冷。离别容易重聚却难,令人长自叹息。她转身时,眼泪似乎要滑落。桃花般的面容难以掩饰泪水,柳叶般的眉目容易流露愁苦。虽然未曾显露出内心的秘密,但却在面前微笑,几许回眸却又低头不语。她的半身映在竹影中,轻声细语似乎在耳边响起,一只手轻轻揭开帘子,微微转身。这样的情感,旁人未必能够察觉,只是感叹情绪如风般流动。
注释
- 襟袖:指衣服的领口和袖子,形容女子的衣服轻盈。
- 玉为冠:用玉制成的冠冕,象征高贵与美丽。
- 桃花脸:指女子面容娇嫩如桃花,形容其美丽。
- 柳叶眉:柳叶般细长的眉毛,形容女子的眉目如画。
- 密迹未成:暗示内心的秘密尚未显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字君仪,号天池,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884年。他的诗风细腻,常描写人生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变化,尤其擅长描写女性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人们对情感的表达更为细腻和丰富。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复偶见三绝》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开头两句,诗人运用“雾”和“玉”这两种意象,营造出了一种轻柔而又略显寒意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朦胧的世界,女子的娇羞和微寒感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生怜惜。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女子在离别后的孤寂与愁苦,尤其是“转身应把泪珠弹”,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此时,桃花的娇羞与柳叶的忧愁交相辉映,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对比。诗的后半部分,女子的情感越发细腻,微笑与低头之间的反复,体现出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入微,展现了离别时的苦涩与对重聚的渴望,既有外在的自然景物描写,又有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雾为襟袖玉为冠:描绘女子的衣着,轻盈的衣袖如雾,华美的冠冕如玉,展现了她的娇美。
- 半似羞人半忍寒:她的美丽让人心动,但又忍耐着寒冷,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别易会难长自叹:离别容易重聚难,抒发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叹息。
- 转身应把泪珠弹:转身时眼泪即将滑落,情感的脆弱暴露无遗。
- 桃花脸薄难藏泪:她的面容如桃花般娇嫩,无法掩饰泪水,展现出情感的脆弱。
- 柳叶眉长易觉愁:细长的眉毛容易流露愁苦,进一步强调她的情绪。
- 密迹未成当面笑:虽然心中有秘密,但她在面前仍强颜欢笑。
- 几回抬眼又低头:反复的眼神交流,表现出她内心的挣扎。
- 半身映竹轻闻语:她的身影映在竹影中,细微的言语似乎在轻声传递。
- 一手揭帘微转头:她轻轻揭开帘子,微微转头,展示出她的婉约与柔情。
- 此意别人应未觉:她的情感可能旁人未曾察觉。
- 不胜情绪两风流:情感无法自已,宛如两股风流动,形象地表达出复杂的内心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衣袖比作雾,冠冕比作玉,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桃花脸薄,柳叶眉长”,对称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 拟人:情感被赋予生命,如“情绪两风流”,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在离别时的情感,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以及对重聚的期待,展现了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雾:象征朦胧与柔美,暗示情感的复杂。
- 玉:代表高贵与美丽,增强了女子的形象。
- 桃花:象征娇羞与脆弱,展现女子的内心情感。
- 柳叶:细长的形象,传递出忧愁与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明代
C) 唐代
D) 清代 -
“桃花脸薄难藏泪”中“桃花”用来比喻什么?
A) 气候
B) 美丽的女子
C) 春天
D) 悲伤 -
诗中表现出女性的哪种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
- C) 唐代
- B) 美丽的女子
- B) 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女性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之苦。
诗词对比
- 韩偓的《复偶见三绝》与李商隐的《无题》:两者均描绘情感细腻的女性形象,前者更侧重于离别后的孤寂,后者则强调爱的隐秘与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韩偓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