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作者:黄庭坚
成王小心似文武,
周召何妨略不同。
不须要出我门下,
实用人材即至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成王和文武之治的方式都应小心谨慎,周朝的召见虽然与之略有不同,但也没有什么不好。并不需要从我这里才选拔人才,只要能用得上,真正的人才自然会为国家所用。
注释
字词注释
- 成王:周成王,是周朝的第二位国君,以治国有方著称。
- 文武:指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二人开创了周朝的基业。
- 周召:周朝的召见,意指周朝的治国方式。
- 门下:指的是门口,隐喻门第、出身。
- 人材:人才,指能够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典故解析
- 成王、文武:成王、文武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国典范,强调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理念。
- 周召:周朝的治国理念以宽厚为主,强调对人才的召集与使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田居士,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个性,常常以哲理性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身体不适之时,借荆江亭之景抒发个人情感,同时表达对人才的看法与用人之道。诗中体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治国与用人之道。诗中提到的成王与文武,象征着理想的领导者所应具备的谨慎与智慧。黄庭坚在这里不仅回顾了历史上的贤君良相,更表达了对当代统治者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广纳人才,不拘一格。诗的最后一句“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即至公”,则是强调了用人的标准应以才能为重,而非出身与门第,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体来看,诗歌不仅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社会政治的关切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成王小心似文武:成王行事谨慎,像文王与武王那样,强调治国需谨慎周密。
- 周召何妨略不同:周朝的召见方式可能与成王有所不同,但并不妨碍其成功。
- 不须要出我门下:不必限制于自己门下的人才,暗示对人才的开放态度。
- 实用人材即至公:真正的人才只要能用,就能为国家的公利贡献力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成王小心似文武”,显示了诗人在用词上的工整。
- 比喻:将成王和文武比作理想的君主,反映对历史的敬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选拔与使用人才的重要性,不拘一格地接纳各方人才,以实现国家的繁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成王、文武: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与治国理念。
- 人材:代表着有能力的人,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成王、文武的形象代表什么?
A. 勇猛的将领
B. 理想的君主
C. 普通百姓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人才观是什么?
A. 出身为重
B. 能力为重
C. 关系为重
答案:B -
“不须要出我门下”表明了什么态度?
A. 嫉妒
B. 开放
C. 狭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才与治国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人才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用人之道上有相似的观点,但黄庭坚更强调人才的实际能力,而苏轼则更多地关注于人的情感与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化与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