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此下原有青玉案一从东别长安道一首》
时间: 2025-01-19 19:53:58意思解释
青玉案
原文展示
无为大道人难晓。
只为工夫少。
猛悟回光常返照。
三田之内,六府之中,
尘垢频频扫。
诸缘断处清怀抱。
一点虚灵自耀。
认得玄元清静道。
百关调畅,一性圆明,
得出游仙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大道的领悟和体会,指出人们难以理解大智慧的原因在于努力不够。只有当我们用心去修行,才能领悟内在的光明。诗中提到“六府”代表着人的心灵与感官,清扫心中的尘垢,放下所有的烦恼与执念,才能达到一种清净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灵性自会显现,领悟到清静的道理。最终,能在百关之中找到和谐,达到一种圆满的境界,仿佛能够遨游于仙境。
注释
- 无为:指的是无为而治或无为的哲学思想,强调顺其自然。
- 大道人:指的是最高的真理或大道,是一种超越的智慧。
- 工夫:指的是修行的功夫或努力。
- 猛悟:突然领悟,瞬间觉醒。
- 三田、六府:此处“田”可能象征内心的田野,而“六府”可理解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指人的感官和心灵。
- 清怀:指的是清净的心境。
- 虚灵:形容一种无物质束缚的灵性。
- 玄元:指深奥的本源或道理。
- 游仙岛:象征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无确切作者,属于宋代佚名作品。宋代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尤其以诗词、散文和小说等形式著称。
创作背景
诗歌创作的背景多与道教思想有关,强调内心的修炼及对自然法则的顺应,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哲学和道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道教思想的核心理念。诗中首先提出“大道人难晓”,引发读者对智慧的思考,接着指向了修行的重要性,强调“工夫少”是导致理解困难的根本原因。诗人在此处使用了“猛悟”的表达,表明顿悟的瞬间是可能的,但需要前期的努力和修炼。
随后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六府”、“三田”这些意象,描绘了人内心的复杂和对外界的感知。清理内心的尘垢,意味着放下执念,回归本真。在这种清净的心境中,“一点虚灵自耀”,灵性显现,领悟到“玄元清静道”。
整首诗从修行的艰难到最终的领悟,呈现了一种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最后以“得出游仙岛”作结,象征着理想中的逍遥自在,表现了对超脱和和谐的向往。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象,既有哲理深邃的思考,又有对心灵升华的描绘,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为大道人难晓:指无为的道理和真理难以被人所理解。
- 只为工夫少:强调人们理解困难的原因在于努力不够。
- 猛悟回光常返照:突然的领悟如同光明的回归,常常照亮心灵。
- 三田之内,六府之中:象征内心的复杂及感官的作用。
- 尘垢频频扫:指不断清理内心的杂念与烦恼。
- 诸缘断处清怀抱:在断绝各种缘分的地方,才能拥有清净的心怀。
- 一点虚灵自耀:灵性自然会显现出来。
- 认得玄元清静道:领悟到深奥而清静的道理。
- 百关调畅,一性圆明:在众多的障碍中找到调和,达到一种圆满的状态。
- 得出游仙岛: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得以游历于理想中的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灵比作田地,通过清扫来表达内心的修行。
- 对仗:如“尘垢频频扫”与“诸缘断处清怀抱”,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象征:游仙岛象征着理想的境界,代表着修行的最终目标。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内心的修行与反思,达到一种清净和谐的境界,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追求超脱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道人:象征至高无上的智慧。
- 尘垢:比喻内心的烦恼和杂念。
- 清怀:代表清净的内心状态。
- 游仙岛:象征理想的境界和逍遥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无为大道人难晓”中“无为”指的是: A. 主动作为
B. 顺其自然
C. 努力工作 -
“三田之内,六府之中”中的“三田”象征: A. 田野
B. 内心的复杂
C. 外界的事务 -
诗中提到的“游仙岛”象征着: A. 物质财富
B. 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C. 现实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水调歌头》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本诗更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与畅快。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