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闽中四首
——姜特立 〔宋代〕
晚出仙霞岭,平原豁故关。
石穷千里迳,云失万重山。
渐喜乡音似,遥知儿辈欢。
不缘怀里社,倦翼未须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离开仙霞岭,经过宽阔的平原,走出熟悉的关口。路途上,石头崎岖,似乎延绵到千里之外,云雾弥漫,隐藏了重重山峦。渐渐地,作者开始感到乡音的亲切,远远地就知道家中的孩子们欢快的样子。然而,自己并不是因为对家乡的牵挂而想要返回,反而是因为疲惫的翅膀已不再需要返回。
注释
- 仙霞岭:位于福建省,著名的山脉。
- 平原:指宽阔的田野或平坦的土地。
- 豁:打开,通畅。
- 石穷千里迳:意为石头的崎岖延伸到千里之外的小路。
- 云失万重山:云雾笼罩,似乎遮住了万重的山峦。
- 渐喜乡音似:慢慢感受到乡音的亲切。
- 儿辈欢:指家中儿女的欢声笑语。
- 不缘怀里社:不因为对家乡社团的牵挂。
- 倦翼未须还:疲惫的翅膀不再需要归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俊卿,号庸斋,宋代著名诗人,初为官,后辞官归隐,致力于诗词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姜特立归乡之际,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正值晚霞映照,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远离故乡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以“晚出仙霞岭”引入,给人以宁静的夜晚意象,随后“平原豁故关”展现出宽广的视野与豁达的心境。诗中“石穷千里迳,云失万重山”生动地描绘出崎岖的山路和变幻的云雾,表现了旅途的艰辛。随着旅途的深入,作者感受到乡音的亲切,远远地便能想象到家中儿女的欢声笑语,这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情感。然而,最后一句“不缘怀里社,倦翼未须还”则透露出一种淡然与释然,表明尽管思念家乡,但他并不打算返回,反而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转变,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洒脱,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出仙霞岭”:傍晚时分离开仙霞岭,给人以安静的感觉。
- “平原豁故关”:在宽阔的平原上,走出了熟悉的关口,象征着离别。
- “石穷千里迳”:石头的艰难延绵,反映旅途的艰险。
- “云失万重山”:云层遮掩了重山,表明前路不易。
- “渐喜乡音似”:感受到乡音的亲切,暗含对故乡的思念。
- “遥知儿辈欢”:远远能感受到家中儿女的快乐,情感温馨。
- “不缘怀里社”:并不因为对家乡社团的牵挂而想回去。
- “倦翼未须还”:疲惫的心灵不再需要返回,表现出一种心境的释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描绘仙霞岭、平原、石路、云山等自然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由的向往,情感深邃而微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霞岭:象征着自然的美与人们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 平原:代表宽广与自由,给人以开阔的感觉。
- 石:象征旅途的困难与艰辛。
- 云:象征变化与不确定性。
- 乡音:代表亲情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霞岭”位于哪个省份?
A) 浙江
B) 福建
C) 江西
D) 广东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思念与归属
B) 无所谓
C) 恨意
D) 畏惧 -
“倦翼未须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想回家
B) 感到疲惫,不再想回去
C) 想继续旅程
D) 对一切都无所谓
答案:
- B) 福建
- A) 思念与归属
- B) 感到疲惫,不再想回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比较姜特立的《出闽中四首》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涉及旅途与故乡的主题,但王维更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出闽中四首》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对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