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寄曾少卿》
时间: 2025-01-14 01:00: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寄曾少卿
作者:姜特立
畎亩欲龟坼,好雨忽滂沱。
豪民不蓄谷,一旱将如何。
早晚炊香秔,呼奴蒸瓠壶。
为我讴一曲,便是击壤歌。
皆由使君恩,盛德致时和。
岂有六七月,溪流扬素波。
尔民亦何知,饮食输王租。
诵我喜雨诗,百世永不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即将干旱的田地上,忽然下起了好雨的情景。土地干裂,豪家富人没有储备粮食,一旦干旱将如何应对。早晚饭香飘逸,呼唤侍女蒸煮美食。为我唱一曲,便是乡间的击壤歌。都得益于地方官的恩惠,因其美德使得时节和顺。怎么会在六七月,溪水依然波光粼粼。百姓又怎会知道,饮食还要交给王室的租税。吟诵我的喜雨之歌,愿其流传百世,不会磨灭。
注释
- 畎亩:指田地,通常用来形容农业的广阔。
- 龟坼:形容土地干裂的样子,如同龟壳的裂缝。
- 豪民:富裕的百姓。
- 炊香秔:指用稻米做饭,香气四溢。
- 瓠壶:瓠瓜制作的器具,通常用作盛食物。
- 击壤歌:一种在田间劳动时唱的歌,寓意欢快和希望。
- 使君:指地方官。
- 王租:指向王朝缴纳的租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贴近生活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民生的关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首诗写作于农田面临干旱之际,突如其来的甘霖,让诗人产生了对自然的感慨和对官府恩德的感激。表面上是喜雨,实则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喜雨寄曾少卿》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人们生活的关注。开篇以“畎亩欲龟坼”,形象地描绘了干旱所带来的焦灼与无奈,而“好雨忽滂沱”则带来了转机,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恩惠。诗中提到“豪民不蓄谷,一旱将如何”,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引发了读者对粮食安全的思考。
诗人借助“早晚炊香秔,呼奴蒸瓠壶”的生活场景,创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生活氛围,仿佛让人嗅到那扑鼻的米香,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为我讴一曲,便是击壤歌”,则表现了人们在丰收之际的喜悦,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皆由使君恩,盛德致时和”,将感激之情寄托于地方官的德行,显示出对社会和谐的期待。结尾处的“诵我喜雨诗,百世永不磨”,既是对自己诗作的信心,也反映出对永恒美好愿景的追求。
整首诗用语简练而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深思熟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畎亩欲龟坼:田地干裂,象征干旱的苦难。
- 好雨忽滂沱:突如其来的甘霖,带来希望。
- 豪民不蓄谷:富人未储存粮食,反映社会的不安。
- 一旱将如何:提出对未来的担忧。
- 早晚炊香秔:描绘日常生活的美好。
- 呼奴蒸瓠壶:体现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 为我讴一曲:渴望通过歌曲来表达情感。
- 便是击壤歌:用劳动的歌声来宣泄内心的喜悦。
- 皆由使君恩:感激地方官的厚德。
- 盛德致时和:美德使得时节安和。
- 岂有六七月:反问为何季节如此。
- 溪流扬素波:描绘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
- 尔民亦何知:百姓对社会现状的无知。
- 饮食输王租:反映百姓生活的重担。
- 诵我喜雨诗:愿意传颂自己的创作。
- 百世永不磨:期待作品流传百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田地的干裂比作龟壳,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感情,如“溪流扬素波”。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恩惠的感激、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以及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希望与生机。
- 田地:象征生产与生活的基础。
- 家庭:体现温暖与和谐。
- 歌声:象征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好雨”是指什么?
- A. 干旱
- B. 突如其来的雨水
- C. 冬雪
-
填空题:诗中“为我讴一曲,便是__歌”。
-
判断题:诗人对地方官的态度是感激的。(对/错)
答案
- B
- 击壤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夏日绝句》:李清照
诗词对比
《喜雨寄曾少卿》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以雨为主题,前者更侧重于雨水带来的生活影响,后者则强调雨水对春天的滋润。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姜特立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