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扬州香影廊题壁
作者:龙榆生
青溪北郭。如此波光殊不恶。
三过扬州。薄倖何曾一梦留。
桥边红药。犹自向人开灼灼。
替却箫声。十里垂杨百啭莺。
白话文翻译:
在青溪北边的城郭,水波荡漾,景色美丽动人。
我三次路过扬州,心中对这薄情的往事何曾留下一场美梦呢?
桥边的红花依然向人展示着它的娇艳。
取代了那箫声,十里长杨树下,莺歌啼叫,声声动人。
注释:
- 青溪:指清澈的溪水。
- 北郭:指城市北边的城郭。
- 波光:水面上波光粼粼。
- 薄倖:指薄情、怜悯,表达对往事的惋惜。
- 灼灼:形容花开的鲜艳、夺目。
- 箫声:古代乐器箫的声音,常与幽静、愁苦相联系。
- 垂杨:指柳树,象征柔美和乡愁。
典故解析:
- 扬州:古代著名的文化名城,因其繁华与美景而备受文人墨客青睐。
- 红药:指的是红色的花,可能象征着爱情或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99-1969),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创作,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龙榆生的晚年,借景抒情,表达对扬州的怀念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扬州香影廊题壁》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悠远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青溪北郭的描绘,展现了扬州的自然美,水波荡漾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三度路过扬州,诗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似乎在反思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情感。薄倖这一词汇尤为动人,透出一丝惆怅,仿佛诉说着过往的遗憾与未尽的情怀。
诗中“桥边红药”意象鲜明,红药的绚丽与箫声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最后一句“十里垂杨百啭莺”更是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轮回融合,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使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溪北郭。 - 描述北边的青溪与城郭,展现风景如画。
- 如此波光殊不恶。 - 水波闪烁,景色美好,令人陶醉。
- 三过扬州。 - 提及个人经历,三次经过扬州,暗示对这座城的熟悉。
- 薄倖何曾一梦留。 - 对往事的伤感,表达对美好记忆的追忆和无奈。
- 桥边红药。 - 细致描绘桥边的红花,暗喻爱情与美好。
- 犹自向人开灼灼。 - 红花依旧绚烂,似乎在对人们诉说。
- 替却箫声。 - 代替了古老的乐声,象征着过去的已然消逝。
- 十里垂杨百啭莺。 - 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机盎然,富有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扬州的景色比作美丽的画卷,生动形象。
- 拟人:桥边的红花像是在人们面前自信地展示自己。
- 对仗:如“十里垂杨百啭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扬州的怀念,对过往的追忆,以及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溪:象征清澈与纯净。
- 波光:代表美好时光的流逝。
- 红药:象征爱情、青春与美好回忆。
- 垂杨:代表柔美与乡愁的情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溪”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
c) 一片森林 -
“薄倖”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惆怅
c) 兴奋 -
诗中“十里垂杨百啭莺”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冬天的雪景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落叶
答案:
- a) 一条河流
- b) 惆怅
- b) 春天的生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风格上更显沉郁。
- 《庐山谣》: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情感基调上与《减字木兰花》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解析与鉴赏》
- 《龙榆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