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三 止贪词
作者: 韦骧 〔宋代〕
鸾坡凤沼。轩冕傥来何足道。
存养天真。安用浮名绊此身。
劳生逸老。摆脱纷华须是早。
解绶眠云。林下何曾见一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鸾坡与凤沼的美景,若有轩冕之位来到这里,又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呢?
保持内心的纯真,何必用浮华的名声来束缚自己呢?
在人生的劳累与安逸之间,尽早摆脱繁华的束缚才是明智的选择。
解开绶带,安然在云间入眠,林下的幽静之处又何曾见过一个人呢?
注释:
- 鸾坡凤沼:指代美丽的景色,鸾和凤是神话中的鸟,象征着高贵和美丽的环境。
- 轩冕:指高官显贵的地位。
- 存养天真:保持内心的纯真和自然。
- 浮名:虚假的名声。
- 劳生逸老:生活中既有辛苦也有享乐。
- 摆脱纷华:脱离繁杂的世俗。
- 解绶:解开束缚,放下负担。
- 眠云:在云间安睡,象征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
典故解析:
此词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意境与“隐逸”文化相呼应,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超脱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骧(约1040年-约1110年),字景纯,号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韦骧对名利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之际,适应了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潮流。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其三 止贪词》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深刻思考。开篇以“鸾坡凤沼”引出美丽的自然景色,随后质疑高官显贵的价值,暗示名利的虚无。诗人强调保持内心的纯真,提出“安用浮名绊此身”的反思,质问浮华名声究竟对人生有何意义。劳碌和享乐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人生选择的理解,提倡尽早摆脱繁华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结尾的“林下何曾见一人”更是强调了隐逸与孤独的自然,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与超然的态度。整首词在简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韦骧独到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鸾坡凤沼:描绘自然美景,引出主题。
- 轩冕傥来何足道:表达对名利的轻视。
- 存养天真:倡导保持纯真之心。
- 安用浮名绊此身:反问名声的束缚。
- 劳生逸老:描绘人生的两种状态。
- 摆脱纷华须是早:提倡尽早追求自由。
- 解绶眠云:象征放下负担,享受自然。
- 林下何曾见一人:强调隐逸的孤独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选择。
- 对仗:如“劳生逸老”,形成平衡之美。
- 反问:增强诗句的哲理性与思考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一种极简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坡凤沼:象征美好与高贵的环境。
- 轩冕:代表权力与名利。
- 天真:象征纯洁与真实的内心。
- 纷华:代表尘世的繁杂与浮华。
- 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鸾坡凤沼”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自然美景
- C. 人生的苦难
-
诗中提到“存养天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保持内心的纯真
- C. 享受生活
-
诗的最后一句“林下何曾见一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热闹
- C. 忧伤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韦骧的《减字木兰花 其三》与王维的《鹿柴》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韦骧偏重于对名利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宁静的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韦骧诗文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