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台夜峭。片石重惊香屧到。云意留山。学得西施旧黛鬟。流花镜里,几度阑干能并倚。明日横塘。犹有词人载雪航。
白话文翻译:
在琴台的夜晚,山峦陡峭,石块重重叠叠,仿佛惊动了香屧(香鞋)。云雾围绕着山,像是西施那旧时的黛眉。镜子中流淌着花影,多少次能在栏杆上并肩依偎?明天在横塘边,依然有词人乘着雪舟前行。
注释:
- 琴台:指古代文人雅士聚会吟诗作对的地方。
- 夜峭:夜晚的山峦显得更加陡峭。
- 香屧:一种轻便的鞋子,通常用来配合古代女子的装扮。
- 云意:云雾的意象。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旧黛鬟:指西施的旧时发髻,暗指美好的回忆。
- 流花镜里:比喻镜子中映出的美丽景象。
- 阑干:栏杆,诗中指代可以依靠的地方。
- 横塘:横跨的塘,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水域。
- 载雪航:乘着雪舟,寓意轻盈优雅的航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约1650-1710),清代诗人,字维扬,号穷庐,晚号陶庐,祖籍福建。郑文焯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郑文焯登临高处,眺望月色和自然景观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古代美人情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在意象上极为丰富,诗人通过琴台、云意、西施等元素,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夜景图,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开头“琴台夜峭”便设定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场景,夜晚的琴台在峭壁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神秘。接着,诗人以“片石重惊”描绘出山石的重叠,仿佛在夜色中激起了香屧的惊动,给人一种灵动之感。
“云意留山”则将自然与情感结合,云雾如情,缭绕在山间,与西施的“旧黛鬟”相互映衬,暗示着古代美人的深情与遗憾。后半部分通过“流花镜里”表现出诗人的细腻观察,几度的倚靠栏杆,似乎在追寻那一份情感的回忆与延续。
最后的“明日横塘”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与对往事的怀念,诗人的内心感情在这一刻交织成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整首诗在轻松中透着深邃,在静谧中蕴含着情感的波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的敏感与对人事变迁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琴台夜峭:描绘夜晚琴台的清冷与峭壁的险峻,设定诗的背景。
- 片石重惊香屧到:通过片石的形象,表现出自然的震撼与动感。
- 云意留山: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体现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 学得西施旧黛鬟:引入古代美人的元素,象征怀旧与美好回忆。
- 流花镜里,几度阑干能并倚:强调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
- 明日横塘:展现出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诗意悠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比如“云意”比喻情感的缭绕。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情感的细腻和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盼。诗人在静谧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琴台: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代表着文化的传承。
- 香屧:代表女性的轻盈与优雅,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云与山: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情感的交织,体现诗人的感悟。
- 阑干:象征可以依靠的情感寄托,展现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减字木兰花》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郑文焯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学得西施旧黛鬟”中提到的西施是?
- A) 古代诗人
- B) 四大美女之一
- C) 历史人物
- D) 商朝女子
-
诗中“明日横塘”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失落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郑文焯
- B) 四大美女之一
- B) 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夜晚的美丽与对往事的追忆,风格轻灵细腻。
- 《月夜忆舍弟》:通过月色表达了思念之情,情感深沉而厚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小传》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