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时间: 2025-01-04 11:37:52

八方去求道,渺渺困多蹊。

归来坐虚室,夕阳在吾西。

君今秣高马,夙驾先鸣鸡。

慎勿取我语,亲行乃不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八方去求道,渺渺困多蹊。归来坐虚室,夕阳在吾西。君今秣高马,夙驾先鸣鸡。慎勿取我语,亲行乃不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求道之路的思考。诗人在四面八方寻求真理,却感到困惑与艰难。归来时静坐于空旷的室内,看到夕阳西下,感慨万千。你如今骑着高大的马,早晨就出发,快马加鞭。切记不要全听我的话,亲自去实践才能不迷失方向。

注释

  • 柳闳:指柳宗元,诗人以其才德和对学问的追求而称赞。
  • 求道:寻求真理或智慧。
  • 渺渺:指细微而又难以捉摸。
  • 虚室:空旷的房间,象征内心的宁静。
  • 秣高马:准备好高大的马,象征出发的准备。
  • 夙驾:早晨就出发,形容行程的匆忙。
  • 鸣鸡:指清晨的叫声,象征新一天的开始。

典故解析

  • 子瞻:指苏轼,表明诗人与苏轼之间的友好关系与文人情谊。
  • :象征长寿与繁荣,常用来祝福学业有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词人,书法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应是在黄庭坚的求道过程中创作,反映了他对学问的执着与对人生真谛的探索。诗作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追求的高度重视。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通过对求道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求道的渴望与随之而来的困惑,表现出一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但又感到现实的无奈与迷茫。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归来的反思,夕阳西下的意象,不仅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君今秣高马”则点明了行动的重要性,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提醒朋友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能只依赖别人的教诲,而应亲自去体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哲理的深邃,又有生活的真实,展示了黄庭坚作为一位文人的思考与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八方去求道”:四处寻找真理。
    • “渺渺困多蹊”:感到困惑而艰难。
    • “归来坐虚室”:回到宁静的地方反思。
    • “夕阳在吾西”:夕阳的美丽映衬内心的感慨。
    • “君今秣高马”:朋友准备出发。
    • “夙驾先鸣鸡”:早晨出发的紧迫感。
    • “慎勿取我语”:提醒朋友不要完全听从我的话。
    • “亲行乃不迷”: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夕阳”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归来坐虚室,夕阳在吾西”体现了工整的对仗。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个人修行与实践的重要性,反映出对学问的追求与对真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 高马:象征追求理想的决心与行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黄庭坚
    • C. 杜甫
  2. “八方去求道”中的“道”指什么?

    • A. 道路
    • B. 真理
    • C. 道德
  3. 在诗中,作者提醒朋友要注意什么?

    • A. 休息
    • B. 实践
    • C. 听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苏轼与黄庭坚的作品都强调个人的修行与对自然的体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与理想的追求。苏轼的诗更加豪放,而黄庭坚则更为细腻、内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