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时间: 2025-01-19 13:45:52

天子文明浚哲,今年不次用人。

九原埋此佳士,百草无情自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子文明浚哲,今年不次用人。
九原埋此佳士,百草无情自春。

白话文翻译

皇帝的明智和贤德,年年都在选拔人才。今年的选拔更是没有次序。埋藏在九原的优秀士人,尽管百草无情,春天依然会来临。

注释

  • 天子:指皇帝,古代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 文明:指明智和有文化的统治。
  • 浚哲:浚,深入;哲,聪明。形容皇帝不仅明智而且有深刻的见解。
  • 九原:指埋葬英才的地方,象征未被重用的优秀人才。
  • 佳士:优秀的人才。
  • 百草无情:比喻自然界冷酷无情,草木生长依然。

典故解析

“九原”出自《左传》,原本指的是埋葬的地点,引申为优秀人才未被重用的遗憾。“百草无情”则表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对比,强调优秀人才的埋没与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及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送别友人仲天贶时所作,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以及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在当时,社会动荡,人才难以被重用,诗中生动体现了这一社会现象。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中前两句提到“天子文明浚哲”,揭示了对统治者选人用人的关注,反映出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后两句则通过“九原埋此佳士”和“百草无情自春”的对比,展现了对人才的惋惜与自然的无情。诗人在感慨优秀人才未能被重用的同时,暗示了即便在严酷的环境中,春天仍会来临,这也是对未来的期盼。整体而言,诗的情感基调在无奈中透出一丝希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庭坚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子文明浚哲:皇帝明智而有文化,说明他有能力选拔人才。
  2. 今年不次用人:今年的人才选拔没有遵循常规次序,暗示繁杂和混乱。
  3. 九原埋此佳士:埋藏在九原的优秀人才,象征着被埋没的才华。
  4. 百草无情自春:在无情的自然环境中,春天依旧来临,寓意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使用“九原”隐喻人才的埋没,具有深刻的含义。
  • 对比:通过“百草无情”和“春”,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人才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和对未来的希望,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展现了其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子:象征权力与统治。
  • 佳士:代表优秀人才,承载着对社会的期待。
  • 百草:象征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循环。
  • :象征希望与新生,尽管处于逆境,依然代表复苏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子”指的是谁?

    • A. 农民
    • B. 皇帝
    • C. 学者
  2. “九原”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埋没的人才
    • C. 战争
  3. 诗中提到“百草无情自春”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 C. 对政治的批判

答案

  1. B. 皇帝
  2. B. 埋没的人才
  3. B. 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对人生与友情的感悟上有相似之处,但黄庭坚更为细腻,情感更显深沉,而苏轼则在豪放中展现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