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有大人仙,幽居傲岩麓。
清宵餐沆瀣,白日甘黄独。
年少焚银鱼,三冬万卷足。
白眼世途人,黄粱几时熟。
白话文翻译:
听说有位高人隐居在高耸的山岩脚下,
夜晚清静时享用着星辰的清辉,白天则独自品味着阳光的甘甜。
年轻时我曾沉迷于追逐银鱼,
三冬时光中却读完了万卷书籍。
世俗中他人对我投以白眼,
黄粱美梦又何时才能实现呢?
注释:
- 大人仙:指高人、隐士,超脱世俗。
- 幽居:隐居,指远离尘嚣的生活。
- 沆瀣:星辰的光辉。
- 甘黄独:独自享受阳光的甘甜。
- 焚银鱼:指年轻时追求名利或奢华生活。
- 万卷足:读书的数量,表示学识渊博。
- 白眼:世俗人的轻视和不屑。
- 黄粱:黄粱美梦,指虚幻的理想和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佘世亨,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隐士生活和自然景色,体现出对世俗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正是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和对世俗纷争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题何武库悔斋图》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失望,以“隐居”与“世俗”的对比展现了其内心的挣扎和追求。诗的开头,通过描绘高人隐居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超然的生活状态,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钦佩和向往。接着,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的追求,似乎在反思过去的选择,显示出一种对名利的淡漠和对内心追求的重视。最后一句“黄粱几时熟”,则俯瞩人生的虚幻与现实,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清晰,通过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理想的执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有大人仙,幽居傲岩麓:听闻有位超脱尘世的隐士,静居在高耸的山脚,暗示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清宵餐沆瀣,白日甘黄独:夜晚享用星辉,白天独自品味阳光,描绘出隐士的闲适与恬淡。
- 年少焚银鱼,三冬万卷足:回忆年轻时追求名利,如今却在寒冷的冬天读书充实自己,显示出对过往的反思与成长。
- 白眼世途人,黄粱几时熟:世俗对自己的轻视与不屑,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无奈,最后形成一种哲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隐居的清静与世俗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比喻:用“黄粱”比喻虚幻的理想,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人仙:象征理想与超脱。
- 岩麓:象征隐居与宁静。
- 沆瀣与甘黄:象征理想生活的纯净与甜美。
- 银鱼:象征年轻时的追求与浮华。
- 黄粱:象征虚幻的理想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眼”指代什么? A. 赞美
B. 轻视
C. 感慨
D. 忍耐 -
“黄粱”在诗中象征着: A. 理想与愿望
B. 现实与困境
C. 美好的回忆
D. 友情与爱情 -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的
B. 迷茫的
C. 向往的
D. 冷漠的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鹿柴》更侧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题何武库悔斋图》则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挣扎与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