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过黎氏清泉书院》
时间: 2025-01-17 08:4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冉冉春云覆短墙,洞门天远自风光。
红桃碧柳山初暖,翠竹黄鹂昼自长。
南国阳和生瑞蔼,西风浩荡送幽香。
小车莫厌频来往,几度寻芳恣老狂。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云朵轻轻飘过矮墙,洞口的天空远阔而美丽。
红桃花和碧绿的柳树在初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暖,
翠绿的竹子和黄鹂在白昼中自由地生长。
南国的阳光和煦,带来了祥瑞的气息,
西风轻轻吹来,送来阵阵幽香。
小车来来往往,不必厌烦,
我已多次寻花,尽情享受这春日的狂欢。
注释:
- 冉冉:缓缓、轻轻地。
- 短墙:矮墙,指书院的围墙。
- 洞门:指书院的大门。
- 风光:景色,这里指美好的自然景色。
- 瑞蔼:祥瑞的气息,形容美好的气候。
- 黄鹂:一种鸟,春天鸣叫声清脆。
- 恣老狂:恣意而为,毫无顾忌,形容对春日的喜爱和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佘世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出生于福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乡野风光,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日,正值春天,反映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书院作为学习与交流的场所,诗人在这里感受自然的气息,抒发心中的欢愉。
诗歌鉴赏:
这首《元日过黎氏清泉书院》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欢愉。诗的开篇以“冉冉春云覆短墙”引入,春云的轻柔和短墙的低矮形成鲜明对比,既营造了春天的宁静气氛,又暗示出书院的隐秘和安静。紧接着“洞门天远自风光”,通过“洞门”这一意象,诗人既描绘了书院的空间感,又表达了心中对远方美景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红桃碧柳山初暖,翠竹黄鹂昼自长”,以红桃和柳树的色彩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勃勃。通过“黄鹂”的鸣叫,增添了春天的动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蓬勃。
“南国阳和生瑞蔼,西风浩荡送幽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南国的温暖与春风的轻柔,恰如诗人心中的愉悦,传达出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而最后两句“小车莫厌频来往,几度寻芳恣老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毫不掩饰地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既具画面感,又富有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冉冉春云覆短墙:
- 轻柔的春云漂浮在矮墙上,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
-
洞门天远自风光:
- 书院的大门通向遥远的天空,展现出开阔的自然景色。
-
红桃碧柳山初暖:
- 红色的桃花和绿色的柳树在初春的阳光下显得生机盎然。
-
翠竹黄鹂昼自长:
- 翠绿色的竹子与鸣叫的黄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
南国阳和生瑞蔼:
- 南国温暖的阳光带来了美好的气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西风浩荡送幽香:
- 西风起伏,带来芬芳,增添了春日的魅力。
-
小车莫厌频来往:
- 小车频繁进出,不必感到厌烦,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
-
几度寻芳恣老狂:
- 多次寻访春花,尽情享受春日的狂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云比作轻柔的存在,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红桃碧柳”,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如“黄鹂昼自长”,赋予了生命,增添了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景象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云: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短墙:代表着宁静和隐秘的学习环境。
- 红桃碧柳:春天的花开与绿意,象征生机。
- 黄鹂: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活力与欢快。
- 瑞蔼:象征祥和与美好,寓意春天的吉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桃”和“碧柳”分别象征什么?
- A. 生命与死亡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萧瑟
-
“南国阳和生瑞蔼”中,“瑞蔼”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花
- B. 祥瑞的气息
- C. 春风的温暖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冷淡
- B. 热爱
-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但更具忧国忧民的情感。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侧重于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和佘世亨的诗歌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略显不同。
粗略解读:
两首诗均描绘春天,但侧重点不同。《春望》中的春天充满忧虑,而《元日过黎氏清泉书院》则充满了快乐与享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