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敬斋夜酌高道士炼室》

时间: 2025-01-17 08:33:34

江柳依依水国春,眼中时序一番新。

未誇石室逢仙客,且喜临邛有故人。

酒盏浸消千古恨,莺花聊伴百年身。

韶光转瞬须臾事,莫漫停歌泪满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欧敬斋夜酌高道士炼室
江柳依依水国春,
眼中时序一番新。
未誇石室逢仙客,
且喜临邛有故人。
酒盏浸消千古恨,
莺花聊伴百年身。
韶光转瞬须臾事,
莫漫停歌泪满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江边景象,柳树轻柔地依依在水面,时光在眼前一晃而过,仿佛一切都焕然一新。诗人并没有夸耀自己在石室中遇到仙人,而是高兴于在临邛有老朋友相聚。酒杯中浸泡着千古的遗恨,黄莺和花儿陪伴着百年的人生。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不要在歌声中停滞,以至于泪水满巾。

注释:

  • 江柳:江边的柳树,象征着春天和生机。
  • 水国春:指的是水乡的春天,意指生机勃勃的景象。
  • 石室:隐喻高道士的修炼之地。
  • 临邛:古地名,指今四川邛崃,诗人对此地有情感寄托。
  • 千古恨:对历史遗憾的感慨。
  • 韶光:美好的时光,暗指青春。

典故解析:

  • 仙客:指道家或佛教修行者,常常在隐秘的地方修炼,代表一种超脱的境界。
  • 酒盏:古代饮酒的器具,常用来表达友情和抒发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佘世亨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晚明时期,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夜晚,诗人与友人共饮,正值春天,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将春日的江边景象与酒宴的欢愉相结合,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的“江柳依依水国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柳树的柔美与水面交融,营造了一种富有生机的环境。作者通过“未誇石室逢仙客”表达出一种谦逊的态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神秘的超脱更为重要。

在“酒盏浸消千古恨”中,酒不仅是消愁解闷的媒介,更是承载了历史与情感的载体,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往的释怀。同时,诗中“莺花聊伴百年身”则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春天的莺花与酒宴成为了陪伴人的重要元素。

最后,诗人感慨“韶光转瞬须臾事”,以此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因过往的情绪而停滞不前,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整首诗在抒情中渗透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柳依依水国春:描绘春天的江边柳树,营造出温柔的春日景象。
  2. 眼中时序一番新:感叹时光流逝,眼前的一切似乎焕然一新。
  3. 未誇石室逢仙客:谦逊地表示自己并不以遇到仙人为荣,反而珍视与朋友相聚。
  4. 且喜临邛有故人:庆幸在临邛有老朋友相陪,体现出友谊的重要性。
  5. 酒盏浸消千古恨:借酒来释怀历史的种种遗憾。
  6. 莺花聊伴百年身:春天的莺与花作为伴侣,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陪伴。
  7. 韶光转瞬须臾事:光阴如电,转瞬即逝,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8. 莫漫停歌泪满巾:劝诫人们不要因情感而停滞不前,以免陷入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比作释怀的工具,表达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春天的景象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珍惜眼前的生活与友情,感慨时间的流逝,呼唤人们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求快乐与释怀,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柳:象征春天与生机,代表自然的柔美。
  • 酒盏: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 莺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柳”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天的炎热
  2. “酒盏浸消千古恨”中的“千古恨”指的是什么?

    • A. 对友谊的珍惜
    • B. 对历史遗憾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迷茫
  3. 诗中提到的“韶光转瞬须臾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1. B. 春天的生机
  2. B. 对历史遗憾的感慨
  3.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情感,表达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慨。
  • 《静夜思》:在孤独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沉,主题类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鉴赏》——对明代诗人的作品有系统研究。
  • 《古诗词词典》——提供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解析。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佘世亨的这首诗及其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