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其三 旦暮
作者: 黄绮
诗魂欲伴斜阳葬,
怕见残红。
旸谷融融。
另带群星出自东。
春回肯用榆钱赎,
不问晨风。
醉里英雄,
为护千花一尽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希望能在夕阳西下时伴随诗魂归去,却又害怕看到那残余的花红。阳光照耀的山谷温暖而明亮,另有星星从东方升起。春天的到来能够用榆钱来换取,却不再关心晨风的吹拂。在醉意中,英雄壮志凌云,愿意为千花尽尽忠心。
注释:
- 诗魂:指诗的灵魂或精神。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残红:指花朵凋谢后的残留色彩,代表美好的事物逐渐消逝。
- 旸谷:阳光照耀的山谷,象征温暖与希望。
- 榆钱:榆树的果实,这里比喻为金钱或物质的交换。
- 晨风:早晨的风,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千花尽忠:为美丽的事物尽忠,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守护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黄绮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元素,表达个人内心深处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命、时间与美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三 旦暮》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夕阳、晨风、春天的描写,构建了一幅充满情感的画面。诗的开头,诗魂欲伴斜阳葬,传达出一种对诗意的追求与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无情,而残红则是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接着,诗人提到“旸谷融融”,这种温暖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然而转瞬之间,春天的到来又仿佛要用榆钱来赎回时间的流逝,这种矛盾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追求。
在醉意之中,诗人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向往,愿意为保护千花尽忠,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坚定信念。整首诗在抒情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既有对美的热爱,也有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深切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魂欲伴斜阳葬:诗的灵魂希望在夕阳下安息,象征生命的结束。
- 怕见残红:害怕看到凋零的花朵,暗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悲伤。
- 旸谷融融:描绘阳光明媚的山谷,象征温暖与希望。
- 另带群星出自东:另一种美好事物(星星)从东方升起,象征新的开始。
- 春回肯用榆钱赎: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生命,但需要用物质来交换。
- 不问晨风:不再关心晨风,暗示对新开始的漠然。
- 醉里英雄:在醉意中,表现出英雄的豪情壮志。
- 为护千花一尽忠:愿意为保护千花尽忠,表达对美的守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和晨风比作时间的流逝和新的开始。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如“诗魂欲伴”。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结束。
- 残红:代表美好的事物凋零,令人惋惜。
- 旸谷:象征温暖与生机,充满希望。
- 群星:象征新的开始与未来的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魂欲伴斜阳葬”中的“斜阳”象征什么? A. 美好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
诗中提到“榆钱”是用来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美好事物
C. 物质的交换
答案:C -
诗人愿意“为护千花一尽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的珍惜
B. 对时间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漠然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黄绮的《采桑子 其三 旦暮》与李白的《将进酒》在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悟,而后者则强调享受生活的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命态度。
参考资料:
- 诗词解析相关书籍
- 现代诗人研究资料
- 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诗歌对比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