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四》

时间: 2025-01-19 15:30:25

檐前鹦鹉犹能说,往日深恩。

共度朝昏。

花㬉香融不记春。

吴宫绝艺留镌刻,金错刀痕。

桃核空存。

里许元来别有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其四
作者: 汪东 〔清代〕

檐前鹦鹉犹能说,往日深恩。
共度朝昏。花㬉香融不记春。
吴宫绝艺留镌刻,金错刀痕。
桃核空存。里许元来别有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中的鹦鹉依然能说话,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深厚情谊。在一起度过的朝夕间,花香四溢,令人忘却了春天的记忆。吴宫的绝艺留下了刻印,金色的刀痕依然清晰可见。如今桃核虽已空存,原来这里还有别的人。

注释

  • 檐前:屋檐前面。
  •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类语言的鸟,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
  • 深恩:深厚的情谊。
  • 朝昏:指白天和夜晚,象征时间的流逝。
  • 花㬉香:形容花香浓郁,令人陶醉。
  • 吴宫:指古代吴国的宫殿,象征历史遗迹。
  • 绝艺:高超的技艺。
  • 镌刻:雕刻,留下痕迹。
  • 金错刀痕:金色的刀痕,象征珍贵的艺术品。
  • 桃核:桃子的核,象征着记忆的残留。
  • 别有人:暗示还有他人存在,可能是隐喻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生卒年不详),字季熊,号东篱,清代词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汪东晚年,或许是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感慨,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悟。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四》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情绪的词作,汪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词的开头以“檐前鹦鹉犹能说”引入,鹦鹉的存在象征着曾经的陪伴与情感的延续。接着,通过“共度朝昏”的描写,表达了与心爱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仿佛每一天都在花香中沉浸,而“花㬉香融不记春”则突显了对春天的遗忘,暗示着过去的美好已经渐行渐远。

而“吴宫绝艺留镌刻,金错刀痕”两句则通过历史的遗迹来映射个人情感的深刻,吴宫作为古代文化的象征,与个人的经历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过往的思念。最后一句“里许元来别有人”,则让人思考:在这段回忆中,究竟还有谁在默默陪伴,抑或是心中的孤独?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檐前鹦鹉犹能说:在屋檐前的鹦鹉仍然能说话,暗示着过去的情感依然存在。
    2. 往日深恩:回忆往昔深厚的情谊。
    3. 共度朝昏:和某人一起度过的日子,体现亲密关系。
    4. 花㬉香融不记春:花香四溢,令人忘却春天,表达对时光的迷失。
    5. 吴宫绝艺留镌刻:吴宫的艺术留下了痕迹,象征历史的铭刻。
    6. 金错刀痕:金色的刀痕,体现珍贵与独特。
    7. 桃核空存:桃核的存在,暗示着记忆的残留。
    8. 里许元来别有人:最后揭示还有其他人存在,可能暗含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拟人:鹦鹉可以说话,赋予动物以人性。
    • 对仗:如“共度朝昏”与“花㬉香融”,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鹦鹉、桃核等物象都承载着情感的象征意义。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与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鹦鹉:象征着过去的陪伴与美好回忆。
  • 花㬉香:代表着生活的美好与温馨,亦可暗示逝去的春天。
  • 吴宫:寓意历史的深厚与文化的沉淀,反映了个人与历史的联系。
  • 桃核:象征着记忆的残留,遗留在心中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檐前鹦鹉犹能说”的意思是: A. 鹦鹉在玩耍
    B. 鹦鹉仍在说话,象征过去的回忆
    C. 鹦鹉飞走了
    D. 鹦鹉不再说话

  2. 诗中提到的“吴宫绝艺”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高超的艺术技艺
    C. 一个历史人物
    D. 一种植物

  3. 诗中表现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与怀旧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情感的深刻感悟,但汪东的作品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汪东与清代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