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太史奉使秦藩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8:14:14

金銮辞殿直,玉节指秦城。

更以探奇兴,因之拥傅行。

上林卢橘熟,太华岳莲睛。

处处登临咏,皆翻郢雪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周太史奉使秦藩二首 其一
作者: 董其昌

金銮辞殿直,玉节指秦城。
更以探奇兴,因之拥傅行。
上林卢橘熟,太华岳莲睛。
处处登临咏,皆翻郢雪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周太史在辞别金銮殿、前往秦藩的情景。金銮殿是皇宫的象征,周太史在此告别,身披玉节,直指秦城。在前往的途中,诗人提到探寻奇异的兴致,因此也与随行的人一同前往。上林苑中的橘子已经熟了,太华山上莲花正盛开。诗人感慨,在这处处登高吟咏的地方,仿佛都能听到郢歌的雪声。

注释

  • 金銮:金色的车驾,古代皇帝的象征。
  • 玉节:指代官员的权威象征,通常是玉制的节杖。
  • 秦城:指代秦藩,古代的一个行政区。
  • 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种植许多果树。
  • 太华岳:太华山,古时的名山,常与神话传说有关。
  • 郢雪声:郢是古代楚国的都城,郢歌是楚国的民歌,雪声形容清脆动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其昌(1555-1636),字志道,号紫岩,晚号香光,明代书画家、诗人、文人。他以书法和山水画著称,擅长诗词,尤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描写了一位官员即将赴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诗中融入了对古代名胜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辞别与送行的场景中,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人通过描绘金銮殿的华丽和玉节的权威,彰显了送行者的身份与使命感。接着,诗人提到的探奇兴致,更是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探索的勇气。

在自然景观的描写中,尤其是“上林卢橘熟,太华岳莲睛”,将自然的丰饶与美丽与人事相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融合自然与人文的手法,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诗中“处处登临咏,皆翻郢雪声”更是将自然与文化结合,显示出诗人高雅的情操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整首诗清新而富有韵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送别的场景,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銮辞殿直:在金銮殿里正式告别,预示着即将踏上新的旅程。
  2. 玉节指秦城:手持象征权威的玉节,前往秦城,体现出使命感。
  3. 更以探奇兴:出发不仅是公务,还是对新奇事物的探索。
  4. 因之拥傅行:因而与随行的人一起,感受旅途的乐趣。
  5. 上林卢橘熟:描绘上林苑的橘子成熟,象征着丰收与美好。
  6. 太华岳莲睛:太华山上的莲花盛开,显示出自然的秀丽。
  7. 处处登临咏:四处登高吟咏,表达诗人对美景的热爱。
  8. 皆翻郢雪声:吟咏声如雪般清脆,体现出艺术的美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銮辞殿,玉节指城”,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声音比喻为雪声,传达出清脆动听的感觉。
  • 意象:自然景观的描写丰富,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热情与探索精神。

意象分析

  • 金銮:象征权威与地位,代表着官场的荣耀。
  • 玉节:指代官员的职权与责任。
  • 上林苑: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丰饶。
  • 郢歌: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与艺术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銮”指的是什么? A. 金色的车驾
    B. 一种植物
    C. 古代的乐器
    答案:A

  2. 诗中“上林卢橘熟”中的“橘”代表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果实
    C. 一种树
    答案:B

  3. “皆翻郢雪声”中的“郢”指的是哪里? A. 楚国的都城
    B. 诗人的家乡
    C. 另一座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送别场景,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然的热爱。两首诗在描写送别时都融入了自然意象,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董其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