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寺中所见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0 02:43:03

叩户谁惊午睡,烹茶听客论诗。

病里虽成禁酒,兴发何妨杖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寺中所见四首 其三 张耒 〔宋代〕

叩户谁惊午睡,烹茶听客论诗。 病里虽成禁酒,兴发何妨杖藜。

白话文翻译:

有人敲门打扰了我的午睡,我便煮茶招待客人并听他们谈论诗歌。虽然生病时禁止饮酒,但兴致来时拄着拐杖出去也无妨。

注释:

  • 叩户:敲门。
  • 烹茶:煮茶。
  • 论诗:谈论诗歌。
  • 禁酒:禁止饮酒。
  • 杖藜:拄着拐杖。藜,一种植物,茎可做拐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寺庙中休息时所作,通过描述与客人的交流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在病中依然保持乐观和文艺情怀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的日常生活场景。首句“叩户谁惊午睡”,通过“叩户”和“午睡”两个动作,勾勒出一种宁静而稍带慵懒的午后氛围。次句“烹茶听客论诗”,则展现了作者与客人之间的文化交流,烹茶待客,听客论诗,体现了作者的文人雅趣。后两句“病里虽成禁酒,兴发何妨杖藜”,表达了作者即使在病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兴致来时,拄杖出游,不受病痛的束缚。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恬淡,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叩户谁惊午睡”:这句诗通过“叩户”的动作,引出了诗中的第一个场景,即作者在午睡时被敲门声惊醒,营造出一种宁静被打破的感觉。
  2. “烹茶听客论诗”:这句诗承接上句,描述了作者醒来后的行为,烹茶待客,并听客人谈论诗歌,展现了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待客之道。
  3. “病里虽成禁酒”:这句诗转折,提到了作者生病时禁止饮酒的情况,暗示了作者的身体状况。
  4. “兴发何妨杖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即使在病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兴致来时,拄杖出游,不受病痛的束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叩户”与“烹茶”,“惊午睡”与“听客论诗”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转折:诗中“病里虽成禁酒”与“兴发何妨杖藜”形成了转折,展现了作者在病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寺庙中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即使在病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叩户:敲门的声音,象征着宁静被打破。
  • 烹茶:煮茶的动作,象征着待客之道和文化交流。
  • 杖藜:拄着拐杖,象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不受束缚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叩户谁惊午睡”中的“叩户”指的是什么? A. 敲门 B. 关门 C. 开门 答案:A

  2. 诗中“烹茶听客论诗”中的“烹茶”是什么意思? A. 煮茶 B. 喝茶 C. 卖茶 答案:A

  3. 诗中“病里虽成禁酒”中的“禁酒”是什么意思? A. 禁止饮酒 B. 喜欢饮酒 C. 饮酒过量 答案:A

  4. 诗中“兴发何妨杖藜”中的“杖藜”是什么意思? A. 拄着拐杖 B. 拿着藜杖 C. 藜杖断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在病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与张耒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作者在病中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张耒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