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宝应》

时间: 2025-01-10 10:36:31

晚风吹古柏,落照明空山。

深行得宝刹,崖岭相回环。

人远草木邃,境幽鱼鸟闲。

道人扫华堂,延我具晚餐。

斋庖野菊美,石井新泉寒。

既饱陟上方,浮香出木端。

平生麋尘志,强学伏车辕。

尘怀造胜绝,欲去犹三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饭宝应 晚风吹古柏,落照明空山。 深行得宝刹,崖岭相回环。 人远草木邃,境幽鱼鸟闲。 道人扫华堂,延我具晚餐。 斋庖野菊美,石井新泉寒。 既饱陟上方,浮香出木端。 平生麋尘志,强学伏车辕。 尘怀造胜绝,欲去犹三叹。

白话文翻译:

晚风轻轻吹拂着古老的柏树,夕阳的余晖照亮了空旷的山谷。 深入行走,发现了一座宝刹,山崖和山岭相互环绕。 人们远离,草木茂密,环境幽静,鱼鸟自在。 道士清扫着华丽的厅堂,邀请我共进晚餐。 斋厨中的野菊美味,石井中的新泉清凉。 吃饱后登上高处,香气从树梢飘出。 平生虽有尘世的志向,却勉强学习驾驭车辕。 尘世的情怀造就了这绝美的景色,想要离开时仍三叹不已。

注释:

  • 晚风:傍晚的风。
  • 古柏:古老的柏树,常象征坚韧和长寿。
  • 落照:夕阳的余晖。
  • 空山:空旷的山谷。
  • 宝刹:指佛寺,这里指宝应寺。
  • 崖岭:山崖和山岭。
  • 邃:深邃,茂密。
  • 道人:指僧人。
  • 华堂:华丽的厅堂。
  • 斋庖:斋厨,僧人的厨房。
  • 野菊:野生的菊花。
  • 石井:用石头砌成的井。
  • 新泉:新涌出的泉水。
  • 陟:登高。
  • 上方:高处。
  • 麋尘志:尘世的志向。
  • 强学:勉强学习。
  • 伏车辕:驾驭车辕,比喻尘世的事务。
  • 尘怀:尘世的情怀。
  • 胜绝:绝美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宝应寺的体验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宝应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晚风、古柏、落照等自然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深行得宝刹,崖岭相回环”描绘了宝应寺的幽静和壮美,而“人远草木邃,境幽鱼鸟闲”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远离尘嚣的宁静。道人扫华堂、延我具晚餐的场景,展现了僧人的生活和待客之道,而斋庖野菊美、石井新泉寒则体现了僧人简朴而清雅的生活。最后,作者通过对尘世志向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尘世的超脱。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风吹古柏,落照明空山。

    • 晚风轻轻吹拂着古老的柏树,夕阳的余晖照亮了空旷的山谷。
    • 用“晚风”和“落照”营造出傍晚的宁静氛围,古柏和空山则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2. 深行得宝刹,崖岭相回环。

    • 深入行走,发现了一座宝刹,山崖和山岭相互环绕。
    • “深行”暗示了探索的过程,“宝刹”和“崖岭”描绘了宝应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3. 人远草木邃,境幽鱼鸟闲。

    • 人们远离,草木茂密,环境幽静,鱼鸟自在。
    • “人远”和“草木邃”强调了远离尘嚣的宁静,“境幽”和“鱼鸟闲”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和谐。
  4. 道人扫华堂,延我具晚餐。

    • 道士清扫着华丽的厅堂,邀请我共进晚餐。
    • “道人”和“华堂”展现了僧人的生活和待客之道,“延我具晚餐”则体现了僧人的热情。
  5. 斋庖野菊美,石井新泉寒。

    • 斋厨中的野菊美味,石井中的新泉清凉。
    • “斋庖”和“野菊”体现了僧人简朴而清雅的生活,“石井”和“新泉”则增添了自然的清新感。
  6. 既饱陟上方,浮香出木端。

    • 吃饱后登上高处,香气从树梢飘出。
    • “既饱”和“陟上方”描绘了用餐后的活动,“浮香出木端”则增添了自然的香气。
  7. 平生麋尘志,强学伏车辕。

    • 平生虽有尘世的志向,却勉强学习驾驭车辕。
    • “麋尘志”和“强学”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反思,“伏车辕”则比喻尘世的事务。
  8. 尘怀造胜绝,欲去犹三叹。

    • 尘世的情怀造就了这绝美的景色,想要离开时仍三叹不已。
    • “尘怀”和“胜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欲去犹三叹”则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晚风吹古柏”中的“晚风”比喻傍晚的宁静,“古柏”比喻历史的厚重。
  • 拟人:如“道人扫华堂”中的“道人”拟人化,展现了僧人的生活和待客之道。
  • 对仗:如“人远草木邃,境幽鱼鸟闲”中的“人远”对“境幽”,“草木邃”对“鱼鸟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透露出一种宁静、超脱和留恋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晚风:傍晚的风,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古柏:古老的柏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落照:夕阳的余晖,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 宝刹:指佛寺,这里指宝应寺,展现了幽静和壮美的环境。
  • 崖岭:山崖和山岭,相互环绕,增添了地理的层次感。
  • 草木:茂密的草木,强调了远离尘嚣的宁静。
  • 鱼鸟:自在的鱼鸟,描绘了自然的和谐。
  • 华堂:华丽的厅堂,展现了僧人的生活和待客之道。
  • 野菊:野生的菊花,体现了僧人简朴而清雅的生活。
  • 石井:用石头砌成的井,增添了自然的清新感。
  • 新泉:新涌出的泉水,增添了自然的清新感。
  • 上方:高处,描绘了用餐后的活动。
  • 浮香:香气从树梢飘出,增添了自然的香气。
  • 麋尘志:尘世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反思。
  • 胜绝:绝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晚风吹古柏”中的“古柏”象征什么? A. 坚韧和长寿 B. 历史的厚重 C. 自然的和谐 D. 尘世的志向

  2. 诗中“深行得宝刹”中的“宝刹”指的是什么? A. 佛寺 B. 山崖 C. 山岭 D. 草木

  3. 诗中“道人扫华堂”中的“道人”指的是什么? A. 僧人 B. 道士 C. 文人 D. 官员

  4. 诗中“斋庖野菊美”中的“野菊”体现了什么? A. 僧人简朴的生活 B. 自然的和谐 C. 历史的厚重 D. 尘世的志向

  5. 诗中“尘怀造胜绝”中的“胜绝”指的是什么? A. 绝美的景色 B. 历史的厚重 C. 自然的和谐 D. 尘世的志向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僧人生活,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情感。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晚饭宝应》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僧人生活,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尘世的反思,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的赞美。
  • 张耒的《晚饭宝应》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僧人生活的体验,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