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四首 其一》

时间: 2024-12-29 18:38:05

岩石三年别,君恩未许归。

从谁寻草径,为我款荆扉。

旧绕山千叠,新添竹一围。

故人如见问,端欲挂朝衣。

意思解释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四首 其一

作者:叶梦得 〔宋代〕

原文展示:

岩石三年别,君恩未许归。
从谁寻草径,为我款荆扉。
旧绕山千叠,新添竹一围。
故人如见问,端欲挂朝衣。

白话文翻译:

我与这岩石别了三年,你的恩情却还没有让我回去。
我该向谁去寻那通往草径的路,才能为我打开那荆条的门呢?
旧时环绕的山峦千重叠,新的竹林又围绕了我。
如果老朋友见到我,想必我又会想起要挂上朝服。

注释:

  • 岩石:指代诗人所居住或游览的地方,象征着孤独和离别。
  • 君恩:指朋友或主人的恩情。
  • 草径:通往自然或故乡的道路。
  • 荆扉:荆条编成的门,象征着简朴和自然。
  • 千叠:形容山的层峦起伏,气势雄伟。
  • 朝衣:古代官服,表示身份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宗元,号梅溪,江苏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后,表达了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岩石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友人的感恩。开头两句中,诗人以“岩石三年别”引入,表明自己已与自然隔绝了三年,感受到的却是未曾得到的恩情,情感上显得无比沉重。接下来的“从谁寻草径”,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孤独,他渴望能找到回归的道路。诗中“旧绕山千叠”与“新添竹一围”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而最后一句则流露出对老友的思念,甚至有些无奈和期待,想要再一次披上朝衣,回归那个熟悉的世界。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烈,体现了叶梦得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岩石三年别:表达了与自然的疏离感。
    • 君恩未许归:指友人的恩情尚未给予返回的机会,流露出无奈。
    • 从谁寻草径:诗人对自然的渴望与对归途的迷失。
    • 为我款荆扉:希望有人能为自己打开通往自由的门。
    • 旧绕山千叠:对过去美好景象的怀念。
    • 新添竹一围:表现出环境的变化。
    • 故人如见问:期待与老友重聚的愿望。
    • 端欲挂朝衣:表达了对身份与地位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岩石”作为情感与环境的象征。
    • 对仗:如“旧绕山千叠,新添竹一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出诗人对故乡、友人的眷恋,渗透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岩石:象征孤独与坚韧。
  • 草径:通往自然与故乡的象征。
  • 荆扉:象征简单的生活与渴望自由。
  • 山千叠:表现自然的壮丽与时间的流逝。
  • 朝衣:象征身份与地位的渴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思念?

      • A. 自然
      • B. 朋友
      • C. 故乡
      • D. 上朝
    2. “从谁寻草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迷惘
      • C. 高兴
      •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朝衣”指的是什么?

      • A. 日常服装
      • B. 官服
      • C. 入朝的衣服
      • D. 休闲服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

  • 诗词对比:与王维的《鹿柴》比较,王维的诗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感慨,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而叶梦得的诗则更加强调人情的渴望与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叶梦得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