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红楼横落日》
时间: 2024-12-29 18:48: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流子·红楼横落日
作者: 史达祖〔宋代〕
红楼横落日,萧郎去几度碧云飞。
记窗眼递香,玉台妆罢,马蹄敲月,沙路人归。
如今但,一莺通信息,双燕说相思。
入耳旧歌,怕听琴缕,断肠新句,羞染乌丝。
相逢南溪上,桃花嫩娇样浅澹罗衣。
恰是怨深腮赤,愁重声迟。
怅东风巷陌,草迷春恨,软尘庭户,花误幽期。
多少寄来芳字,都待还伊。
白话文翻译
红楼上落日西沉,萧郎离去几度,碧云飞舞。
记得在窗前送香,玉台打扮完毕,马蹄敲打着月光,沙路上人们归去。
如今只有黄莺传递消息,双燕在说着相思。
耳边响起旧歌,怕再听琴音缕缕,断肠的新句,羞于染上乌黑的发丝。
在南溪相遇,桃花娇嫩如浅淡的罗衣。
正是怨恨深重,腮红如赤,愁绪沉重,声音迟缓。
在东风的巷陌上怅惘,草丛迷乱了春天的恨,细软的尘土掩盖了庭院,花儿误了幽会的时机。
多少寄来的芳香字句,都待还给她。
注释
- 红楼:指的是楼阁,象征着美好和繁华。
- 萧郎:指离去的男子,可能是恋人或朋友。
- 碧云:形容天空清澈、晴朗的景象。
- 玉台:古代女子化妆的地方。
- 马蹄敲月:形象地描绘夜晚马蹄声在月光下的情景。
- 莺通信息、双燕说相思:用鸟儿传递情感,代表思念。
- 断肠新句、羞染乌丝:表达了对新词的感伤与羞愧。
- 桃花嫩娇: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淡雅的罗衣暗示温柔的女子。
- 草迷春恨:春天的草丛引发了对过去的惆怅。
- 芳字:指情书或思念的文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达祖,字彦舒,号蕙园,宋代词人,生于南宋初年。其词风清丽典雅,常以婉约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在宋代,诗词作为文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常常与个人生活、爱情相结合。此首词写于红楼落日的景象下,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相思的思念。
诗歌鉴赏
《风流子·红楼横落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相思的深刻感受。开头“红楼横落日,萧郎去几度碧云飞”以落日和离别的意象勾勒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恋情的无奈。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回忆起窗前的细腻情景,仿佛香气依旧在空气中弥漫,构建了一个温暖而又伤感的记忆空间。
诗中反复出现的鸟类意象,一方面象征着消息的传递,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一莺通信息,双燕说相思”传达了一种情感的渴望和无奈。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对过去的回忆逐渐加深,尤其是“旧歌”与“琴缕”的出现,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与复杂。
结尾部分透过春天的草丛和东风的巷陌,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青春遗憾,情感愈发显得沉重。全诗在清丽的语言中,透出一种浓烈的伤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楼横落日:描绘了落日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
- 萧郎去几度碧云飞:表达了对离去的恋人的思念。
- 记窗眼递香:凭窗追忆往昔,香气犹存。
- 玉台妆罢:女子妆容完成,暗示着美好与期待。
- 马蹄敲月,沙路人归:描写夜晚归家的情景,渗透孤独感。
- 如今但,一莺通信息:黄莺传递思念,象征孤独的情绪。
- 入耳旧歌:耳边响起的旧歌,唤起了伤感的回忆。
- 怕听琴缕:对琴声的恐惧,反映了内心的脆弱。
- 断肠新句:新词令其心痛,更显思念。
- 相逢南溪上:描绘了一次美好的相遇。
- 桃花嫩娇:桃花的娇媚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 恰是怨深腮赤:美丽的女子却有着深沉的怨恨。
- 怅东风巷陌:东风带来的思绪,令人感到迷惘。
- 草迷春恨:草丛的迷乱引发了春天的怨恨。
- 多少寄来芳字:许多思念的文字都等待着回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莺与信使相提并论,生动形象。
- 拟人:将春草描绘成具有感情的存在,增强情感厚度。
- 对仗:整首词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离别与相思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楼:象征繁华与美好。
- 落日:时间流逝的象征。
- 莺燕:传递思念的情感。
- 桃花:春天的美丽和青春的象征。
- 草:春天的象征,和对往昔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楼横落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惆怅
- C. 快乐
-
“马蹄敲月”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白昼
- B. 夜晚
- C. 黄昏
-
诗中提到的“莺”和“燕”象征了什么?
- A. 自由
- B. 思念
- C.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思念之情。
- 柳永《雨霖铃》:在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中有相似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史达祖《风流子·红楼横落日》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对离别的惆怅,但前者更为婉约,后者则有更多的直白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