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时间: 2025-01-16 22:33: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作者:叶梦得
舵楼横笛孤吹,暮云散尽天如水。
人间底事,忽惊飞堕,冰壶千里。
玉树风清,漫披遥卷,与空无际。
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
常恨孤光易转,仗多情使君料理。
一杯起舞,曲终须寄,狂歌重倚。
为问飘流,几逢清影,有谁同记。
但尊中有酒,长追旧事,拚年年醉。
白话文翻译:
在舵楼上,孤独的笛声萦绕,傍晚的云彩散去,天空如水般清澈。人间的事情,忽然让我惊叹,仿佛飞落的雪花,千里冰封。玉树在清风中摇曳,漫卷的云彩与无边的天空交织在一起。想必今晚的嫦娥,特别地照耀着,知道我正身处千山之外。常常怨恨那孤独的月光易转,依仗着多情的你来安排。举杯起舞,曲终时必须依托,狂歌之后又重倚。想问这浮云飘流,多少次与清影相逢,有谁与我同记?但酒中有酒,常常追忆往事,拼尽全力醉在年年岁岁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舵楼:指船上的操舵楼。
- 横笛:一种乐器,这里指乐声。
- 冰壶:形容冰雪覆盖的千里景象。
- 玉树:比喻美丽的事物,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 嫦娥:月宫的仙女,古代神话中的角色,象征孤独与美丽。
- 常恨孤光易转:常常怨恨月光转瞬即逝,象征人生的无常。
- 狂歌重倚:指放纵的歌声和醉酒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嫦娥:源自《月神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象征孤独与美丽的感情。
- 千山:常用于描绘遥远或艰难的旅途,象征思念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子美,号长卿,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风格清新、高远,常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叶梦得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叶梦得的《水龙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感慨的作品,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出深邃的情感。诗的开头,舵楼上的孤笛声在夜空中回荡,暮云散去,天空如水般清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人间底事”的惊叹,引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仿佛在感叹飞落的雪花和千里冰封的美丽景象。
在对玉树和风清的描写中,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隐喻着无法触及的孤独。嫦娥的出现则增强了这种孤独的情感,她的明亮之光似乎在照耀着困在千山中的诗人,暗示了对亲友的思念。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诗人在酒杯中寻找慰藉,试图通过醉酒来逃避现实的孤独。最后的“拼年年醉”,则是对生活的一种豁达和自嘲,尽管孤独与思念常伴,但仍然选择在酒中追忆往事,以此来抵御生活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舵楼横笛孤吹:描绘了夜晚,船上的笛声独自吹奏,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暮云散尽天如水:傍晚的云彩散去,天空澄清如水,象征宁静。
- 人间底事,忽惊飞堕,冰壶千里:感叹人间事情的无常,仿佛飞落的雪花,千里冰封。
- 玉树风清,漫披遥卷,与空无际:描绘清风中的玉树,远方的云卷,表达一种无边的遐想。
- 料嫦娥此夜,殷勤偏照,知人在千山里:嫦娥的光辉照耀,似乎知道我在千山之外,增添了思念的情感。
- 常恨孤光易转,仗多情使君料理:常常怨恨那孤独的月光转瞬即逝,依仗多情的你来安排。
- 一杯起舞,曲终须寄,狂歌重倚:举杯起舞,曲终时依托,狂歌之后又重倚。
- 为问飘流,几逢清影,有谁同记:询问飘流的岁月,多少次与清影相逢,有谁能记得?
- 但尊中有酒,长追旧事,拚年年醉:但酒中有酒,常常追忆往事,拼尽全力醉在年年岁岁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如水”,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清澈。
- 拟人:嫦娥被赋予了照耀和关怀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在诗的结构中,如“孤吹”和“偏照”等,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孤独与美好的思索,借助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舵楼:象征人生的航行,孤独的旅途。
- 横笛:音乐象征心灵的独白与孤独。
- 暮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嫦娥:象征孤独与思念。
- 酒:象征放纵与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舵楼横笛孤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热烈
- B. 孤独
- C. 快乐
-
“嫦娥此夜”中嫦娥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孤独与思念
- C. 战争
-
诗中提到的“冰壶千里”形容的是什么?
- A. 冷清的天气
- B. 美丽的风景
-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 B. 孤独
- B. 孤独与思念
- C. 人生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月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叶梦得《水龙吟》与苏轼《水调歌头》:两者都探讨了孤独与思念,但叶梦得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苏轼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叶梦得集》
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