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

时间: 2025-01-01 13:40:17

儒生安义命,所遇委之天。

用可重九鼎,穷宁直一钱?

虽云发种种,未害腹便便。

高卧茅檐下,羹藜法不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儒生安义命,所遇委之天。
用可重九鼎,穷宁直一钱?
虽云发种种,未害腹便便。
高卧茅檐下,羹藜法不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儒生对命运的态度,他安于自己的命运,把一切都交给了天命。他所期望的重九鼎的荣耀,是否比得上手中一文钱的实在?虽然世事纷繁复杂,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内心的安宁。他选择高卧在茅檐下,宁愿过简朴的生活,也不愿传承那些繁琐的规矩和教条。

注释

  • 儒生:读书人,尤其指学习儒家经典的人。
  • 安义命:安于自己的命运,接受命运的安排。
  • 重九鼎:重九是指九月初九,古时重阳节,鼎象征权力与荣耀。
  • 穷宁:指一种困顿的状态,宁指安宁,穷则是贫穷。
  • 羹藜:指用藜(藜麦)煮的羹,象征简单的饮食。
  • 法不传:规矩、法则不再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壮志。陆游的诗风豪放,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儒生》反映了陆游在晚年对于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使他对个人的安逸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鉴赏

陆游的《儒生》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作,它通过儒生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对命运与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安义命”四字,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儒生对于命运的接受,体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在面对世俗的繁华与权力的诱惑时,儒生选择了宁静与安逸,反映出一种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重九鼎”象征着荣耀和权力,而与之对比的“一钱”,则是现实生活中微不足道的财富。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儒生的内心世界,也引发读者的思考:真正的价值究竟在于名利还是内心的安宁?陆游通过“高卧茅檐下,羹藜法不传”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整首诗流淌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超然,令人深思。陆游在对命运的无奈中,寻求了一种心灵的归属,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和自我救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儒生安义命:儒生心态平和,甘愿接受自己的命运。
  2. 所遇委之天:所遇之事全都交给天命。
  3. 用可重九鼎:即使能得到重九鼎的荣耀,是否比得上实际的财富?
  4. 穷宁直一钱?:在贫穷中寻求安宁,难道连一文钱都不如?
  5. 虽云发种种:虽然外界事物纷繁复杂。
  6. 未害腹便便:却不妨碍内心的平和与安定。
  7. 高卧茅檐下:选择在茅屋下安睡。
  8. 羹藜法不传:简单的藜羹,无需繁琐的规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重九鼎”与“一钱”的对比,强调内心的价值观。
  • 象征:藜羹象征简单的生活,反映出儒生的生活选择。
  • 反问:使用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安宁。儒生的生活态度是对现实的反思,展示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儒生:象征知识与理想。
  • 茅檐: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
  • 羹藜:象征对自然、简单生活的向往。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展现了儒生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陆游的《儒生》主要表达了什么态度? A. 追求名利
    B. 安于命运
    C. 热衷权力

  2. 填空题:诗中提到“重九鼎”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表现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完全赞同。(对/错)

答案

  1. B
  2. 荣耀与权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的无奈。
  • 《静夜思》:李白,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儒生》与《登高》: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均展现了对命运的感慨,但《登高》侧重于个人的悲苦与无奈,而《儒生》则强调内心的安宁与对名利的超脱。

这种对比有助于理解陆游在《儒生》中所表达的哲理与情感,展示了不同诗人在面对命运时的不同态度与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