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06 08:39:0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满江红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礼乐衣冠,浑靠定堂堂国老。
出双手把天裂处,等闲补了。
谢传东山心未遂,周郎赤壁功犹小。
事难于张赵两元台,扶炎绍。
恢鹤禁,迎商皓。
开兔苑,延枚叟。
喜奎星来聚,旄头都扫。
重译争询裴令貌,御诗也祝汾阳考。
更何须远向海山求,安期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歌颂了对国家和历史的反思与期望。诗中提到的“国老”是指历史上的贤者,他们的礼乐制度是国家的根基。诗人在纠正国家的缺陷,意图填补那些裂缝。谢安未能如愿以偿,周瑜的赤壁之战虽然辉煌,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显得微不足道。诗中提到的张良和赵云两位历史人物,象征着国家治理的艰难。接着,诗人提到一些历史典故与人物,展现了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最后,诗人感慨道,不必去远方寻找,平凡的事物中也蕴藏着希望。
注释:
- 礼乐:指古代中国的礼仪和音乐,象征着国家的文化和道德基础。
- 国老:泛指国家的智者和长者。
- 东山:谢安隐居于东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赤壁: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代表英雄业绩。
- 张赵:指张良与赵云,两个历史人物,分别代表谋略与勇武。
- 安期:指的是安期生(传说中能长生不老的人物),象征着对长生和理想状态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瑞,号梅溪,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心,风格豪放而富有激情。
创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时代,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展现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激励人们以历史为鉴。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刘克庄在历史背景下对国家、英雄和未来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对“礼乐衣冠”的描写,强调了国家文化的根基。诗人用“浑靠定堂堂国老”表达了对国家贤者的尊重,同时也暗示国家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谢安和周瑜,既是对历史辉煌的追忆,又是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诗中“出双手把天裂处,等闲补了”一语,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危机时的决心与信心,暗示着即使面临困境,也应积极应对。而提到的张良和赵云则代表了治理国家的艰辛与不易,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当下的忧虑。
整首词情感深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最终以“更何须远向海山求,安期枣”总结,指向了在平凡中寻找理想与希望的信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礼乐衣冠,浑靠定堂堂国老:强调国家的文化与制度是依靠古代智者的教导。
- 出双手把天裂处,等闲补了:形象地表达通过努力弥补国家的缺陷。
- 谢传东山心未遂:提及谢安的理想未能实现,暗示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 周郎赤壁功犹小:虽然周瑜有伟大的成就,但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渺小。
- 事难于张赵两元台,扶炎绍:暗示治理国家的困难,借用历史人物来表达对当下局势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把天裂处,等闲补了”,通过比喻表现修复国家的决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以及在变幻的时代中,追求理想与希望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老:象征智慧与权威的代表。
- 赤壁:代表历史上的英雄壮举。
- 东山:象征隐逸与理想的追求。
- 安期:象征对长生与理想状态的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厚重,也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礼乐衣冠”指的是什么?
- A. 国家文化
- B. 战争
- C. 个人生活
- D. 自然风光
-
周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诸葛亮
- B. 周瑜
- C. 刘备
- D. 曹操
-
“安期枣”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希望
- B. 现实的困境
- C. 历史的反思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满江红·写怀》
-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辛弃疾: 两位词人同属宋代,均以“满江红”开篇但表现的情感基调和历史感有所不同,刘克庄更多反思与期盼,辛弃疾则显得更加激昂与慷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