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公墓
范成大〔宋代〕
百岁谁人巧拙,一丘底处亏成。
半世青苖法意,当年雪竹诗情。
白话文翻译
谁能在百年中掌握技巧与拙劣?
一座坟墓的底部却是破败的。
半生的青苔承载着昔日的法意,
当年的雪竹却依旧留存着诗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巧拙:指技巧的高低;巧是精妙,拙是笨拙。
- 丘:指坟丘。
- 亏成:意指缺损或不完整的状态。
- 青苔: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一种植物,常见于石头或树木上,象征岁月的流逝。
- 法意:可能指某种宗教或哲学思想的印记。
- 雪竹:高洁的竹子,象征清高和志向。
典故解析:
- 此诗并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雪竹”常用于描绘高洁的品性,可能暗含对诗人往日风采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蕪湖,晚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词人、散文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常常以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反映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荆公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逝去光阴的追忆。开篇“百岁谁人巧拙”,以疑问句引入,展现了对人生技巧与拙劣的思考,暗示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人生终究都难逃岁月的流逝。“一丘底处亏成”则通过对坟墓的描绘,传达出生命的脆弱与终结。接下来的“半世青苔法意”,则是对过去的回顾,青苔象征着岁月的印记,承载着诗人曾经的追求与理想。而“当年雪竹诗情”则表现了对往昔的美好怀念,雪竹象征清高与纯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和对过往岁月的惋惜。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哲理,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深入探讨人生命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岁谁人巧拙”:质疑人生中谁能够真正掌握技巧与拙劣,暗含对人生命运的不确定性。
- “一丘底处亏成”:形象描绘了坟墓的底部,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凋零。
- “半世青苔法意”:青苔的生长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其中蕴含着曾经的理想和法意的追求。
- “当年雪竹诗情”:雪竹是高洁的象征,表达了对往昔清高志向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坟墓,强调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青苔和雪竹的意象,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人心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短暂,向读者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往昔的怀念,强调了在时间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沉淀与记忆的积累,代表着逝去的岁月。
- 雪竹:象征高洁、理想与志向,传递出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雪竹”象征着什么?
- A. 贫穷
- B. 高洁
- C. 暴力
- D. 迷茫
-
“百岁谁人巧拙”中的“巧拙”指的是什么?
- A. 人生的技巧与笨拙
- B. 诗歌的美丑
- C. 生活的富贵与贫穷
- D. 时光的流逝
答案:
- B. 高洁
- A. 人生的技巧与笨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荆公墓》与杜甫的《登高》均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但杜甫的诗更为悲壮,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命运,而范成大的诗则更偏向抒情,强调对过去的怀念与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