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冷落韶光谷雨寒,一年孤负倚阑干。
欲知春色偏浓处,须向香风迳里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冷清的春天,因春光流逝而感到的惆怅和失落。虽然一年已经过去,但仍然孤独地倚靠在栏杆上。若想了解春天最美的景色,必须走到香气扑鼻的小路上去看。
注释:
- 冷落:冷清,寂寞。
- 韶光:美好的时光,指的是春天。
-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20日前后,标志着春天的结束。
- 孤负:辜负,未能好好珍惜。
- 倚阑干:依靠在栏杆上。
- 欲知:想知道。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偏浓处:特别浓郁的地方。
- 香风迳里:香气扑鼻的小路。
典故解析:
- “韶光”: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时光,尤其是春天。
- “谷雨”:象征着春天的最后一节气,暗示春天即将结束,强调了时光的流逝和珍惜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以描写自然和田园风光而闻名,作品多样,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生计的压力之下。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深切怀念以及个人情感的孤独。诗的开头通过“冷落韶光”的描写,构建出一种寒冷而寂寞的氛围,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流逝的光阴。而“孤负倚阑干”则传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惋惜,表明自己在春光中感到的无奈和孤独。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欲知春色偏浓处,须向香风迳里看”则给予了读者一丝希望,暗示着如果能够走出孤独,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或许会发现更加丰富的春天。整首诗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冷落韶光谷雨寒:通过“冷落”和“寒”两个词,传达出春天的凋零和孤独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失落感。
- 一年孤负倚阑干:表达了诗人在一年时间里对春天的期待与实际的失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 欲知春色偏浓处:引出后文,表达了对春色的渴望。
- 须向香风迳里看:暗示要追寻春天的美好,就需走出内心的孤独,积极去感受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明显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种色彩,表现了春色的浓郁和美好。
- 拟人:春光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人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春天的思念与感慨,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对生命美好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光:象征美好的时光,表现时间的珍贵。
- 谷雨:象征春天的结束,暗示时光流逝。
- 香风: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韶光”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时光
- B. 秋天的丰收季节
- C. 夏天的炎热气候
-
“倚阑干”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激动
-
诗人想要寻找春色,应该去哪里看?
- A. 高山
- B. 香风迳里
- C. 河边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更加着重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纠葛。
- 《春夜洛城闻笛》则通过夜晚的笛声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