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祁门二令母年八十求为保官注家便阙慨然慕之作诗二首自悼 其二》
时间: 2025-01-17 10:3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迎养京都突未黔,苍黄荼毒血沾襟。
百年过隙知难复,三釜缠哀政自深。
不为鲈莼归亦好,独甘羊枣果何心。
寄言世上斑衣子,温凊应须竞寸阴。
白话文翻译:
迎接着京城的滋养,却未曾见过黔地的风光,
苍黄的荼毒沾染着我的衣襟。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知晓难以再回头,
三锅煮着哀伤的政事,心中感受愈加深沉。
不为鲈鱼和莼菜归来也是好事,
独自享受羊枣的果实,心中又何所追求。
寄语世间那些身穿斑衣的人,
在温暖与清凉之间,应该争取每一寸光阴。
注释:
- 迎养:接受养分或滋养。
- 突未黔:突显还未到达贵州(黔)的情景。
- 苍黄:指颜色,可能暗指枯黄的植物或悲凉的环境。
- 荼毒:指一种苦味的植物。这里象征痛苦和压迫。
- 三釜:比喻三锅,象征着复杂的政事。
- 鲈莼:鲈鱼和莼菜,古人食用的美味,象征富贵。
- 羊枣:一种果实,代表简单的生活。
- 斑衣子:指地位较高的人,身穿华丽衣服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他的诗风常带有沉郁和怀古情怀,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年八十之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与社会政治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感受与社会的现状,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与对人生的反思。首联“迎养京都突未黔”,作者以京城的繁华与黔地的荒凉对比,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社会的失望。接下来的“苍黄荼毒血沾襟”更是将个人的苦痛与社会的黑暗结合在一起,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中间两联,不再渴求世俗的富贵,而是选择了简单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物质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最后一句“温凊应须竞寸阴”,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提醒世人珍惜时间。这首诗整体上散发出一种沉重而又清晰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迎养京都突未黔:诗人来到繁华的京城,却未曾体验过黔地的宁静,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苍黄荼毒血沾襟:环境的惨淡与个人的苦痛交织,表现出深重的忧伤。
- 百年过隙知难复:感慨时光流逝,百年瞬息而逝,难以回头。
- 三釜缠哀政自深:政事繁杂,令人哀伤,心中感受愈加沉重。
- 不为鲈莼归亦好:不再追求世俗的美味,选择简单的生活。
- 独甘羊枣果何心:甘愿享受简单的生活,反映内心的平和。
- 寄言世上斑衣子:告诫那些身处高位的人,珍惜时间。
- 温凊应须竞寸阴:在温暖与清凉之间,必须争取每一寸光阴。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京城与黔地的对比,突显人生的无常。
- 比喻:用“三釜”比喻复杂的政事,形象生动。
- 象征:鲈莼与羊枣分别象征富贵与简单的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与对社会政治的忧虑,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京城:象征繁华与繁忙的生活。
- 黔地:象征宁静与回忆的故乡。
- 荼毒:象征痛苦与压迫的环境。
- 鲈莼:象征世俗的享乐与富贵。
- 羊枣: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鲈莼”象征什么?
- A. 富贵的享受
- B. 贫穷的生活
- C. 忍耐的痛苦
- 答案:A
-
“三釜”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政事的复杂
- C. 自由
-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 A. 珍惜时间
- B. 追求财富
- C. 享受生活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中的豪放与对人生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葛胜仲的这首诗则更显沉重与深思,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诗歌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