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鸿宿洲淮士》

时间: 2025-01-04 08:32:20

洲沙宛在水中央,荻屋蓬窗似野航。

不战弃城谁执咎,偷生避地子保伤。

卖力已化诸山寨,沽酒从开万户坊。

如此抚摩能几日,流民端复耕桑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鸿宿洲淮士
陈郁 〔宋代〕

洲沙宛在水中央,
荻屋蓬窗似野航。
不战弃城谁执咎,
偷生避地子保伤。
卖力已化诸山寨,
沽酒从开万户坊。
如此抚摩能几日,
流民端复耕桑名。

白话文翻译:

这片沙洲就像在水中央,
芦苇屋的蓬窗像野外的小船。
不打仗放弃城池又有谁来追究,
为了生存躲避战乱的孩子们又能多么受伤。
辛勤的劳作已让许多山寨变得富饶,
酒馆生意兴隆,万户人家都在开张。
这样安抚能维持几天,
流民们最终还是要恢复耕作和桑田。

注释:

  • 洲沙:指水中的沙洲,表示地理环境。
  • 荻屋:用芦苇搭建的房屋,形容简陋的居所。
  • 执咎:追究责任。
  • 偷生:为保命而躲避,形容无奈之举。
  • 沽酒:卖酒、开酒馆的意思。
  • 抚摩:安抚、抚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郁,宋代诗人,生平及作品较少见于史书记载,主要以其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对民生的关怀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乱时期,表达了作者对流民困境的关心与思考,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歌鉴赏:

《赠鸿宿洲淮士》一诗,诗人通过描绘沙洲和芦苇屋的意象,表达了对流亡者的同情和对战乱带来的痛苦的深切理解。开篇描绘了自然环境,水中央的沙洲和简陋的屋子,形成了鲜明的生存对比。诗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战乱中弃城的人们的质疑,强调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谁又能真正追究责任。

接着,诗人转向对流民现状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艰难中依然努力生存的状态:卖力工作换来山寨的繁荣,酒馆的生意也因此兴隆。这种对比强化了流民的艰辛与生活的坚韧。最后,诗人发出了感慨,流民的安抚和恢复生活的希望是否能够持久,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个体对生存的渴望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洲沙宛在水中央:描绘了沙洲的地理位置,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孤独的氛围。
  • 荻屋蓬窗似野航: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简陋的居住环境,突显出流民的生活困境。
  • 不战弃城谁执咎:质疑在战争中放弃城池的责任,暗示无辜者的受害。
  • 偷生避地子保伤:体现流民们为了生存而采取的无奈之举,表现出对生命的渴望。
  • 卖力已化诸山寨:表明流民们的努力让周围的环境逐渐改善。
  • 沽酒从开万户坊:展示经济活动的复苏,反映出人们生活的希望。
  • 如此抚摩能几日:发出对未来的疑问,表达对短暂安宁的担忧。
  • 流民端复耕桑名:最终指向流民的渴望与希望,即恢复正常的农业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荻屋蓬窗似野航”,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战争带来的苦难,以及人们在逆境中的求生欲望,表达了对流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同情,呼唤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洲:象征孤立与坚韧,暗示流民的处境与生存状态。
  • 荻屋:象征流亡的艰辛与简陋生活。
  • :象征经济的复苏与人们对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洲沙宛在水中央”描述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茂密的森林
    • B. 孤立的沙洲
    • C. 繁华的城市
  2. 诗人对流民的态度是:

    • A. 冷漠
    • B. 同情
    • C. 嘲讽
  3. 诗中提到的“偷生”指的是:

    • A. 逃避责任
    • B. 为了生存而躲避战乱
    • C. 获得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 李白的《将进酒》:探讨了人在逆境中的坚持与生活的希望。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陈郁的作品均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杜甫的诗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苦痛,而陈郁则更关注流民的整体生存状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