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翁运干》

时间: 2025-01-04 06:17:50

春阳和且澄,榆烟袅新燧。

兹晨适解后,万象献妩媚。

悠哉高堂人,轩冕莫能累。

颇珍湖海游,渐摩仁与义。

因之玄思清,笔力挽春意,人生匪得朋,一欣何所寄。

相期风花城,年年同健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翁运干
陈郁 〔宋代〕

春阳和且澄,榆烟袅新燧。
兹晨适解后,万象献妩媚。
悠哉高堂人,轩冕莫能累。
颇珍湖海游,渐摩仁与义。
因之玄思清,笔力挽春意,
人生匪得朋,一欣何所寄。
相期风花城,年年同健醉。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朗,榆树的烟雾轻轻飘荡,仿佛新点燃的篝火。这晨光刚刚解去寒冷,万物都展现出迷人的姿态。高堂中悠然自得的人,官职和名利无法束缚他们。珍惜湖海之间的游历,渐渐领悟仁义的真谛。因而心中清明的思绪,笔力也随之勾勒出春日的气息。人生若没有朋友,乐趣又寄托于何处呢?期待在风花雪月的城市,年年与朋友共醉欢笑。

注释

  • 榆烟:榆树的烟雾,形容春天的清新气息。
  • 新燧:新点燃的火,象征温暖和生机。
  • 轩冕:指高官显贵,常用于形容权势地位。
  • 湖海游:湖泊大海的游览,指宽广的视野与胸怀。
  • 仁与义:指仁爱与正义,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郁,字德明,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友情、人生哲理为主题,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赠翁运干》一诗,是陈郁在春日游览时写给朋友翁运干的诗作,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赞美,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

诗歌鉴赏

《赠翁运干》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与友谊的诗作。全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明媚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开篇的“春阳和且澄”,便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清新,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下来的“榆烟袅新燧”,则将自然的生机与温暖形象化,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光之中。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思索人生与友谊,强调了“人生匪得朋”的重要性。没有朋友的生活虽有欢笑,但缺乏寄托和共鸣。诗中提到的“风花城”,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表达出对未来与友人欢聚的期待。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情味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阳和且澄: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清澈,暗示着生机勃勃的季节。
  • 榆烟袅新燧:榆树的烟雾轻盈缭绕,象征着温暖的气氛与新的希望。
  • 兹晨适解后:这时晨光照耀,冰雪刚刚消融,万物开始复苏。
  • 万象献妩媚:万物展现出动人的姿态,生机盎然。
  • 悠哉高堂人:高堂中无忧无虑的人,令人羡慕。
  • 轩冕莫能累:官职与名利无法束缚他们的心灵。
  • 颇珍湖海游:珍惜湖海的游历,体现对生活的珍视。
  • 渐摩仁与义:逐渐领悟仁爱与正义的真谛,表现出成熟的思想。
  • 因之玄思清:因为这些思考,心灵得以清澈。
  • 笔力挽春意:用笔力描绘春天的气息,展现诗人的才华。
  • 人生匪得朋:人生若没有朋友,生活会失去乐趣。
  • 一欣何所寄:一切欢乐又能寄托于何处呢?
  • 相期风花城:期待在风花雪月中与友人相聚。
  • 年年同健醉:年年与朋友同醉欢笑,展现对友谊的珍视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性,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春天的美景与友谊的珍贵展开,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执着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阳:象征新生与希望,代表着生命力。
  • 榆烟:象征宁静与和谐,表现出自然之美。
  • 湖海:象征广阔的胸怀与人生的多样性。
  • 友谊:是诗中最重要的意象,代表着人生的乐趣与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榆烟”指的是什么? a) 榆树的烟雾
    b) 春天的花香
    c) 湖面的雾气
    答案:a

  2. 诗人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a) 权势与地位
    b) 朋友与友情
    c) 财富与名声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风花城”代表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c) 朋友聚会的地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春日的欢愉,与《赠翁运干》在春日氛围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赠翁运干》更注重于友谊的思考。
  • 《送友人》则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赠翁运干》共同探讨友情的深刻主题,却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