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宫中教战事依然,此印沈埋定几年。天与文孙重管领,猩红钤上十三篇。
白话文翻译:
在宫中仍然教授军事事务,这个印章已被埋藏了好几年。上天赋予文孙重任,红色印章上盖着十三篇文书。
注释:
- 宫中:指皇宫,表示权力中心。
- 教战事:教授战争的事务,强调军事教育。
- 此印沈埋:此印章被深埋,隐喻权力或知识被压制。
- 天与:上天赋予,表示命运的安排。
- 文孙:指孙武,著名的兵法家。
- 重管领:重任的指挥或管理。
- 猩红:鲜红色,象征权力或重要性。
- 钤:印章的印记。
- 十三篇:指《孙子兵法》的篇章,表明其重要性。
典故解析:
- 孙武:春秋时期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作。诗中提到的“文孙”即指孙武,强调其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
- 印章:在古代,印章象征着权力和正式性,诗中用“印”来代表权力和知识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千里,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军事和政治,常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内忧外患的时期。诗人通过孙武的形象,表达对军事智慧的渴望,以及对当时局势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孙武的形象,探讨了军事智慧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开头的“宫中教战事依然”,揭示了在权力中心中仍然在进行军事教育,表明战争的重要性未减。而“此印沈埋定几年”则暗示着这种智慧和教导被埋没,或许是由于政治的压制或社会的动荡。
接下来的“天与文孙重管领”,强调了命运对孙武的眷顾,让他在历史中承担重任,成为军事上的领军人物。而最后一句“猩红钤上十三篇”,则将《孙子兵法》的重要性与权力的象征结合在一起,表明军事理论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可或缺。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有力,通过意象的层层递进,使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也能体会到对军事智慧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宫中教战事依然:强调在权力中心仍在进行军事教育,说明国家对战争的重视。
- 此印沈埋定几年:暗示孙武的智慧被埋没,反映了政治局势的复杂。
- 天与文孙重管领:命运赋予孙武重任,突显其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 猩红钤上十三篇:红色印章象征权力和权威,表明《孙子兵法》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印章比作权力的象征,强化了其重要性。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红色印章代表权力和智慧,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军事智慧的传承与重要性,强调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军事理论的价值不应被忽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中:权力与统治的象征。
- 印:权力与知识的象征。
- 猩红:热情、力量和重要性的象征。
- 十三篇:智慧与理论的象征,代表着丰富的军事知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文孙”指的是谁?
- A. 孙子
- B. 孙武
- C. 孙权
- D. 孙膑
-
“猩红钤”中的“钤”指什么?
- A. 书法
- B. 印章
- C. 文字
- D. 武器
-
诗中提到的“十三篇”是指哪部作品?
- A. 《论语》
- B. 《孙子兵法》
- C. 《道德经》
- D. 《孟子》
答案:
- B. 孙武
- B. 印章
- B. 《孙子兵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 - 苏轼
- 《出塞》 - 王昌龄
诗词对比:
- 《出塞》:同样探讨战争与国家的关系,但侧重于士兵的感受和边塞情景。
- 《赤壁赋》: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对往事的感慨,强调历史的无常与智慧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孙子兵法》
- 《清代诗词集》
- 《古代军事思想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