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其二 和楚客赋芦》
时间: 2025-01-06 10:20: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篷夜傍低丛宿,萧萧雨声悲切。
一岸霜痕,半江烟色,愁到沙头枯叶。
澹云没灭。黯西风吹老,满汀新雪。
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归去来兮怎得,尽鹭翘鸥倚,乍寒时节。
秋晚山川,夕阳浦溆,赢得别肠千结。
涛翻浪叠。那得似西来,一筇横绝。
搔首江南,雁衔千里月。
白话文翻译
在孤独的小船旁,我夜里依偎着低矮的丛林,萧萧的雨声悲切而沉重。
一边是霜痕,另一边是雾气弥漫的江面,忧愁如沙滩上的枯叶一样飘零。
淡淡的云彩渐渐消失,黯淡的西风吹老了岸边的风景,满江的新雪覆盖了大地。
天怎么会无情呢?离骚的愁苦一点一点送走了归来的客人。
归去的路途该如何得以安宁?在寒冷的时节,只见白鹭和翘鸥依偎在一起。
秋天的晚霞映照着山川,夕阳照耀着水面,让我心中愁肠千结。
涛声翻滚,浪花叠起。怎样才能像西边那样,一杖横渡?
我在江南苦苦踱步,孤雁衔着千里的明月。
注释
- 孤篷:孤独的小船。
- 低丛:低矮的树丛。
- 萧萧:形容雨声的凄凉。
- 霜痕:指岸边的霜迹。
- 烟色:形容江面的雾气。
- 澹云:淡淡的云彩。
- 西风:指秋冬季节的西风。
- 离骚:古代诗人屈原的作品,表达了离别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齐天乐 其二 和楚客赋芦》创作于诗人游历江南时,受到自然风光及离别情绪的影响,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象,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离愁的感慨。开头“孤篷夜傍低丛宿,萧萧雨声悲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孤寂的环境,伴随着雨声,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接下来的“霜痕”、“烟色”更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展现出秋冬交替时节的冷清和萧条,充满了愁绪。
在“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中,诗人借用古典典故,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感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外部环境紧密联系。最后几句“涛翻浪叠”、“雁衔千里月”意象交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还隐喻着诗人的心境,仿佛在追问,如何才能在这无情的世界中找到归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孤篷夜傍低丛宿”:描绘了夜晚独自一人在低矮树丛旁的情景,突出孤独感。
- “萧萧雨声悲切”:雨声萧萧,传达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 “一岸霜痕,半江烟色”:通过霜和烟的意象,描绘秋冬的冷清。
- “愁到沙头枯叶”:忧愁的情感如沙滩上的枯叶般无处落脚。
- “澹云没灭”:淡淡的云彩消散,象征着失去的情感。
- “黯西风吹老”:西风的萧瑟带来岁月的苍老感。
- “满汀新雪”:新雪覆盖,让人感到冷清。
- “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用屈原的“离骚”表达对归客的忧伤。
- “归去来兮怎得”:反问归去的无奈。
- “尽鹭翘鸥倚,乍寒时节”:描绘寒冷时节的鸟类,暗示孤寂。
- “秋晚山川,夕阳浦溆”:秋天的晚霞映照山川,展现自然美。
- “赢得别肠千结”:表达了别离带来的复杂情感。
- “涛翻浪叠”:描绘波涛汹涌的江面。
- “那得似西来,一筇横绝”:表达对横渡江河的渴望。
- “搔首江南,雁衔千里月”:最后一行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的向往和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强表达效果。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命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刻感悟,借助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 孤篷:象征孤独的心境。
- 霜痕: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冷却的情感。
- 江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和人生的无常。
- 雁:引申出孤独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萧萧”形容的是哪种声音? A) 鸟鸣
B) 风声
C) 雨声 -
“天岂无情”中的“天”指的是什么? A) 天空
B) 自然环境
C) 命运 -
“涛翻浪叠”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愁苦
C) 恐惧
答案
- C) 雨声
- C) 命运
- B) 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诗词对比
- 比较方岳与李白的孤独主题,方岳更侧重于自然描绘与情感结合,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绪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对宋代诗歌的系统整理与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关于古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