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陈汤卿溪堂》

时间: 2025-01-04 08:56:22

手葺溪堂旋补茅,好山带郭转林梢。

与君共有吟诗痴,月下柴门下厌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陈汤卿溪堂
手葺溪堂旋补茅,好山带郭转林梢。
与君共有吟诗痴,月下柴门下厌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溪边小屋中,修补茅草屋顶的情景,周围美丽的山环绕着村郭,树木在林梢之间摇曳。诗人与朋友共享吟诗的乐趣,然而在月光下的柴门前却又对敲门声感到厌倦。

注释:

  • 手葺:用手来修补。
  • 溪堂:溪边的小屋。
  • 旋补:迅速地修补。
  • :茅草,屋顶的材料。
  • 带郭:环绕着村庄。
  • 厌敲:厌烦敲门声。

典故解析:

“月下柴门”可以理解为古代文人雅士常在月光下吟诗作对的场景,而柴门则是乡村的普通门,体现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描绘山水田园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方岳在乡间游历时,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诗词的乐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面。开头的“手葺溪堂旋补茅”一句,既展现了作者的生活细节,又让人感受到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致,给人一种恬淡安宁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情同样值得珍惜。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表达了对与友人共度时光的珍视。特别是“与君共有吟诗痴”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热情与对文学的执着。然而,结尾的“月下柴门下厌敲”,又给人一种矛盾的情感,似乎在表达对外界打扰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在对比中深化了主题,使人反思在追求诗意生活的同时,也要面对现实的喧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葺溪堂旋补茅:用手修补溪边的小屋,动作急促,显示出对生活的投入。
  • 好山带郭转林梢:美丽的山环绕着乡村,描绘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 与君共有吟诗痴:与友人共同陶醉于吟诗,表现出深厚的友谊。
  • 月下柴门下厌敲:在月光下,柴门的敲击声让人感到厌烦,突显对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好山带郭”,暗指美好环境的包围。
  • 对仗:如“手葺溪堂”和“月下柴门”,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外界喧嚣的厌倦,体现了一种追求宁静与诗意生活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堂: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空间。
  • 好山:代表自然美景,寓意诗意生活。
  • 月下:象征着浪漫与宁静的夜晚。
  • 柴门:代表乡村生活的简单与质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手葺溪堂”指的是什么? A. 手工制作的溪堂
    B. 用手修补的溪堂
    C. 自然形成的溪堂

  2. “与君共有吟诗痴”中的“君”是指谁? A. 朋友
    B. 家人
    C. 自己

  3.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热闹生活的向往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厌烦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方岳的《过陈汤卿溪堂》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但方岳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王维则更强调孤独与内心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方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