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叠石(此石韩给事所遗)》

时间: 2025-01-06 07:19:20

潺湲桂水湍,漱石多奇状。

鳞次冠烟霞,蝉联叠波浪。

今来碧梧下,迥出秋潭上。

岁晚苔藓滋,怀贤益惆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潺湲桂水湍,漱石多奇状。
鳞次冠烟霞,蝉联叠波浪。
今来碧梧下,迥出秋潭上。
岁晚苔藓滋,怀贤益惆怅。

白话文翻译:

溪水潺潺流过桂树旁,冲刷着石头,形成各种奇特的形状。
石头像鳞片一样排列在烟霞中,波浪叠起,宛如蝉翼相连。
如今我来到碧梧树下,远离喧闹,独自面对秋天的潭水。
岁末时节,苔藓滋生,愈发让我怀念贤士,感到更多的惆怅。

注释:

  • 潺湲(chán yuān):形容水流的声音,细小而轻快的流动声。
  • 漱石:用水冲刷石头,表示水流冲击石头的景象。
  • 鳞次:像鱼鳞一样,形容整齐排列的样子。
  • :用在这里形容树木或山石的形态。
  • 蝉联:像蝉的翅膀那样相连,形容波浪层叠的样子。
  • 碧梧:指青翠的梧桐树,象征着高洁的情操。
  • 惆怅:情绪低落,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桂水”、“碧梧”都与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相关,桂树和梧桐树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和志向。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贤士的怀念,反映出一种孤独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李德裕在晚年时,因政治原因被贬,寄居于自然风光秀丽的地方。这首诗反映了他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友贤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李德裕在自然景色中产生的深切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致观察,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清澈的水流与奇特的石头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展现出自然的灵动与生机;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流露,诗人从繁华的世界抽离,来到静谧的秋潭,内心充满惆怅。诗中“岁晚苔藓滋”一句,浓缩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情怀与对贤士的怀念,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潺湲桂水湍:描绘桂水的流动,表现出水的清澈与细腻。
  2. 漱石多奇状:水流冲刷石头,形成了奇特的形态,体现自然的鬼斧神工。
  3. 鳞次冠烟霞:石头排列如鱼鳞,意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4. 蝉联叠波浪:波浪层叠,如蝉翼相连,构成了动态的画面。
  5. 今来碧梧下:转折,表达出诗人此刻的孤独与宁静。
  6. 迥出秋潭上:秋潭的宁静与深邃,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7. 岁晚苔藓滋:年末时节,苔藓滋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8. 怀贤益惆怅:回忆贤士,愈加感到惆怅,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鳞次冠烟霞”,形象生动地描绘景象。
  • 对仗:如“潺湲桂水湍,漱石多奇状”,工整而和谐。
  • 拟人:水流似乎在“漱石”,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表达个人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贤士的怀念,情感深邃而真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水:象征清雅与高洁。
  • 石头:代表坚韧与永恒。
  • 波浪:象征生命的起伏与变迁。
  • 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潺湲桂水湍”的意思是: A. 流水缓缓流过桂树
    B. 桂树生长在水中
    C. 桂树开花的声音

  2. 诗中“怀贤益惆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期待与朋友重聚
    B. 对贤士的怀念与惆怅
    C.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C. 友谊的重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李德裕的《思平泉树石杂咏》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李德裕更侧重于表达个人情感的愁苦,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心境。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