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甘露洒空惟一味,
旃檀移植自成薰。
遥知畅献分南北,
应用调柔致六群。
白话文翻译
甘露普降,唯有一种清香;
旃檀树移植后,自然散发出芬芳。
远远知晓,南北方的供奉各有不同;
应该用温和的方式,使六方众生都能和谐相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甘露:指天降的甘美露水,象征恩泽和滋润。
- 旃檀:一种香木,常用于寺庙中,象征清香和高洁。
- 畅献:指供奉或献祭,常见于宗教仪式中。
- 六群:指六道众生,包括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众生。
典故解析: 该诗提到的“甘露”与佛教中普降的恩泽有关,象征着佛法的广泛传播,能够滋润一切众生。而“旃檀”则是在古代寺庙中常用的香木,常被用来表达对佛的崇敬和供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懋之,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李德裕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佛教题材为主,表达对人生哲学和宗教信仰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德裕担任慎微寺主道安上座的时期,他对佛教的理解和实践深刻,因此写下此诗以表达对佛教信仰的敬仰与思考。
诗歌鉴赏
李德裕的《戏赠慎微寺主道安上座三僧正》是一首具有深厚佛教哲学的诗作。诗中通过“甘露”和“旃檀”两种意象,表达出一种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甘露象征着佛法的滋润,意味着无论身处何地,佛教的教义都能够给予众生希望和滋养。而旃檀的香气不仅代表着佛教的清净,更是宗教供奉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诗中“遥知畅献分南北”,意指佛教信仰在南北方的不同表现,反映出李德裕对佛教传播的关注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信仰的包容态度。这种包容和调和的思想贯穿了整首诗,并在最后一句“应用调柔致六群”中得到了升华。诗人在此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倡导众生之间应和睦相处,彼此包容。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佛教的赞美,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德裕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与宽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甘露洒空惟一味:甘露普降,象征着佛法的普及,且其味道是单纯而清香的。
- 旃檀移植自成薰:旃檀香树在新环境中依然能够散发芬芳,暗示佛教信仰在不同地方的延续与发展。
- 遥知畅献分南北:远远可以看出南北方信仰的差异,表现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与尊重。
- 应用调柔致六群:强调用温和的方式去接触和影响众生,使所有众生能够和谐共处。
修辞手法:
- 比喻:甘露和旃檀用作比喻,代表佛法的滋润和香气,表现出一种精神的滋养。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佛教信仰的普遍性与包容性,倡导不同文化和信仰之间的和谐共处,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甘露:象征着佛法的恩泽,代表着生命的滋润。
- 旃檀:象征清净与高洁,代表着对佛教的崇敬。
- 南北:象征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 六群:代表众生的多元,强调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甘露”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恩泽与滋润
- C. 贫穷
- D. 欢乐
-
“旃檀”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财富
- B. 高洁与崇敬
- C. 争斗
- D. 忍耐
-
诗中提到的“六群”指的是?
- A. 六种动物
- B. 六道众生
- C. 六种乐器
- D. 六种食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同样表现出佛教哲学与自然的和谐。
- 白居易《琵琶行》: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共鸣。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德裕与王维的佛教诗作,王维更多地表现出自然与佛教的融合,而李德裕则强调信仰的传播与众生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德裕诗文集》
- 《佛教文化与唐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