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配人间骂未销。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朝代覆灭的惋惜,认为覆鼎之事的发生是对前朝的误解和错误。同时,骂声依旧在人间流传,未曾消散。夜晚的明月照在池塘和王傅的宅邸上,春风吹拂着杨柳,轻拂过太师桥。
注释:
- 空嗟:空洞的叹息,表示对历史的感慨。
- 覆鼎:指的是政权的更替,鼎翻覆象征着国家的覆灭。
- 骨配:指的是死者的遗骨,此处形容那些曾经的骂名未能消散。
- 夜月:夜晚的明月,象征清明和宁静。
- 池台:指的是王傅的住所,可能是指雅致的环境。
- 春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杨柳:常用来象征柔美的情景。
- 太师桥:指代古代的名桥,可能是历史的见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历史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作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情冷暖的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开头两句“空嗟覆鼎误前朝,骨配人间骂未销”便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对前朝覆灭的沉痛感慨。诗人在这里不仅提到历史的悲剧,更强调了历史的教训未能被后人铭记,骂声依旧在世间流传,仿佛历史的错误仍在延续。
接下来的两句“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描绘了一幅清丽的春景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夜月的宁静与春风的生机,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感,但同时又掩盖不了历史的沉重。诗人在自然之美中隐含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使整个诗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生活的细腻。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揭示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性之间关系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嗟覆鼎误前朝:抒发对历史的惋惜,认为覆鼎之事是对前朝的误解。
- 骨配人间骂未销:描述骂声未能消散,反映人间对历史的延续记忆。
- 夜月池台王傅宅:描绘夜晚的诗情画意,王傅宅的宁静与美丽。
- 春风杨柳太师桥:展现自然的生机,隐喻历史的延续与希望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覆鼎”比喻政权的更替,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两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夜月”、“杨柳”等意象传达情感,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关注,揭示了历史的教训与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覆鼎:象征着政治的动荡和历史的教训。
- 夜月:象征安静与思考。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杨柳: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太师桥:历史的象征,连接过去与现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空嗟覆鼎”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历史的惋惜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未来的希望 -
诗中的“夜月”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安静与思考
C. 哀伤 -
诗中提到的“春风杨柳”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生命的生机
B. 悲伤的回忆
C. 历史的沉重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夜晚的情景,但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子翚则更加关注历史的反思。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对春天的描写,杜甫的诗更注重国家的动荡,而刘子翚则通过春风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刘子翚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