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追赋游武夷》
时间: 2025-01-19 19:5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追赋游武夷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建水日夜浅,清滩自迢迢。
渔舠愕已无,忽点净练遥。
老身寄其上,兀若栖危苕。
松风知我狂,随舷助倾摇。
探幽神益新,得快意自消。
长林翠洞口,微云粉山腰。
那知碧虚远,一苇卧可超。
不须换吾骸,吾慵登焦嶢。
病中追余观,所得绝富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中回忆游览武夷山的情景。诗人感叹水流浅而清澈,渔船不见踪影,突然看见远处的水面上有一抹白帆。老身漂浮在水面上,恍若栖息在危险的水草上。松风理解我的狂妄,随船摇曳。幽深之处的神情更显得新奇,心中的快意自然而然地消散了。长林绿洞口,轻云环绕山腰。谁知那一片碧空遥远,一根小苇便可超越。无需更换我的身体,我懒得攀登高峰。在病中追忆往日游历,所得的体验却是富饶无比。
注释
- 建水:指建水河,水流浅而清。
- 渔舠:渔船。
- 兀:高高地。
- 栖:栖息。
- 倾摇:倾斜摇动。
- 探幽:探访幽深的地方。
- 焦嶢:指高而险的山峰。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自然的热爱,符合宋代文人游览山水、寄情于自然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抒情诗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生病之时,表达了他在病痛中对往日游历武夷的回忆与向往,展现了病痛与精神世界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病中追忆游武夷山的心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诗的开头以“建水日夜浅”引入,水的清澈和浅显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明。接着,诗人描绘了渔船的缺失,暗示了现实中的孤独和无奈。随着诗句的推进,松风的陪伴和幽深神韵的探访,彰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与追求。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入思考,虽然身处病中,但通过对自然的追忆,获得了心灵的富饶。这种对自然的深情和对生命的感悟,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越肉体的精神自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水日夜浅:建水河流日夜都显得浅,给人一种宁静的印象。
- 清滩自迢迢:清澈的滩涂显得遥远而漫长,象征着诗人的思绪延展。
- 渔舠愕已无:渔船突然消失,暗示孤独感。
- 忽点净练遥:远处忽现的白帆,带来一丝希望。
- 老身寄其上:老身漂浮在水上,感受到一种不安的心境。
- 兀若栖危苕:好像栖息在危险的水草上,表现出脆弱与无助。
- 松风知我狂:松风似乎理解我的疯狂,表现出自然的灵性。
- 随舷助倾摇:松风随船摇晃,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互动。
- 探幽神益新:探访幽深之处,心灵的愉悦加深。
- 得快意自消:心中的快意自然而然消失,反映出内心的纠结。
- 长林翠洞口:长林的绿意与洞口形成对比,展示自然的美。
- 微云粉山腰:轻云环绕山腰,描绘出一种柔和的意境。
- 那知碧虚远:谁知那一片碧空是如此遥远,表现出渴望的无奈。
- 一苇卧可超:一根小苇便可超越,暗示对自由的向往。
- 不须换吾骸:无须更换我的身体,表达了对生命状态的接受。
- 吾慵登焦嶢:我懒得攀登高峰,表现出对繁华的厌倦和对内心的追求。
- 病中追余观:在病中追忆往日游历,强调了精神的富饶。
- 所得绝富饶:尽管身处病痛,内心收获却是丰富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老身漂浮,表达脆弱感。
- 拟人:松风被赋予了理解人心的能力,增强了自然的灵性。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病痛中对自然的向往与思考,展示了在困境中仍能感受到的精神富饶与内心的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建水:象征宁静与思索。
- 渔舠:象征孤独与寻找。
- 松风:代表自然的灵性与陪伴。
- 碧虚:象征自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建水”指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A. 河流
B. 山脉
C. 森林 -
“松风知我狂”中的“知”是指什么?
A. 理解
B. 看见
C. 决定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白《庐山谣》: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