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都护骢马行(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
时间: 2024-12-29 19:05: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都护骢马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匹名叫胡青骢的骢马,它是安西都护的坐骑,声名赫赫,迅速驰向东方。这匹马在战场上久经考验,勇猛无敌,与骑士齐心协力取得了巨大的功绩。功成之后,得到的资助和照顾自是应有之义,但它仍然遥远地奔向流沙之地。它的英姿并未因为安逸的生活而消减,反而仍然怀着对战斗的渴望。它的蹄子如同铁器般坚硬,曾在交河边的冰面上疾驰。马身上的五色花纹如云彩般绚丽,纵使千里之外,依旧可以看到它流淌的汗水。长安的壮汉们都不敢骑它,经过时如电光般迅速,令人心生敬畏。为了君主,它的青丝鬃毛逐渐变白,怎能再从横门出走?
注释:
- 安西都护:指安西的副都护,负责边疆的军事事务。
- 胡青骢:骢马的名字,表明它的出色与骏逸。
- 声价欻然:声名迅速扩大。
- 临阵久无敌:在战场上久经考验,无敌之勇。
- 飘飘远自流沙至:形容马的奔跑速度非常快。
- 伏枥恩:指在马厩里的恩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风以沉郁顿挫、关怀民生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开元末年,安西地区正面临外敌威胁,诗人通过描写骢马的英勇和忠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杜甫的《高都护骢马行》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匹骢马的英勇气概,象征着忠诚与奋斗。诗中不仅描述了马的外观与能力,还蕴含了对士兵精神的赞美。马在战场上无敌,与人同心协力的场景,反映了团结与奋进的力量。通过“功成惠养随所致”一句,诗人展现了成功后的荣耀和责任,暗示即使在安逸中,骢马依然怀有战斗的热情,这种精神不仅是对马的赞美,更是对士兵勇敢无畏的呼唤。最后几句则表现出对马的珍视与忧虑,长安壮儿不敢骑的情景,使得骢马的形象更具神圣感与敬畏,同时也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安西都护胡青骢:明确地点与人物,设定背景。
- 声价欻然来向东:马的声誉迅速传播,暗示其重要性。
- 此马临阵久无敌:强调马的战斗力与历史。
- 与人一心成大功:体现了人与马之间的默契。
- 功成惠养随所致:成功之后的奖赏是自然而然的。
- 飘飘远自流沙至:形容马的速度与飘逸。
- 雄姿未受伏枥恩:马的英俊气质未因安逸而减。
- 猛气犹思战场利:马的战斗热情依然存在。
- 腕促蹄高如踣铁:形容马的力量和坚韧。
- 交河几蹴曾冰裂:描绘马的奔跑场景。
- 五花散作云满身:形容马的美丽与优雅。
- 万里方看汗流血:马的辛劳与拼搏。
- 长安壮儿不敢骑:反映骢马的威严与壮丽。
- 走过掣电倾城知:形容马奔跑的速度之快。
- 青丝络头为君老:暗示马为君主所用,忠诚不渝。
- 何由却出横门道:表达出马的无奈与忠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腕促蹄高如踣铁”,形成鲜明的对比。
- 形象描写:通过细腻的描绘使骢马形象生动。
- 比喻:如“长安壮儿不敢骑”,使用比喻加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骢马的英勇与忠诚,反映了士兵与马之间的紧密关系,表达了对战争与忠诚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英雄气概与奋斗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骢马:象征着忠诚和勇猛,代表着战斗精神。
- 长安壮儿:指代勇士,体现了对英雄的尊重。
- 流沙:暗示险境与挑战,表现出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高都护骢马行》讲述了什么主题?
- A. 生活的安逸
- B. 战斗的勇猛与忠诚
- C. 自然的美丽
- D. 个人的孤独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胡青骢”是指什么?
- A. 一个地方
- B. 一匹骢马
- C. 一个将领
- D. 一种武器
- 答案:B
-
诗中“长安壮儿不敢骑”表达了什么?
- A. 对马的恐惧
- B. 对战争的渴望
- C. 对马的喜爱
- D. 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侠客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的诗风对比。杜甫的诗多以现实主义见长,关注民生与社会,而李白则多以浪漫主义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两者虽风格迥异,但都展示了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