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桃寄鞏经略三首
作者:姜特立
世间固有无情物,
天上宁无有慾仙。
想得武陵人去后,
精神交感此因缘。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世界上,自然有一些无情的事物;
在天上,岂会有没有欲望的神仙呢?
想起武陵人离去之后,
我的灵魂与他产生了共鸣,这就是因缘。
注释:
- 世间固有无情物:世上本有一些无情的事物。
- 天上宁无有慾仙:在天上,难道就没有不贪欲的仙人吗?
- 武陵人:指的是《桃花源记》中的隐士,象征着逃避尘世喧嚣的人。
- 精神交感此因缘:当我的心灵与他相通时,这就是一种因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元嗣,号青子,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脱俗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繁华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世间无常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双桃寄鞏经略三首》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情的感慨和对人际情感的深思。首句“世间固有无情物”开宗明义,指出了世间存在的冷漠与无情,这种无情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反映了人心的淡薄。接下来的“天上宁无有慾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质疑是否真的存在没有欲望的神仙,反映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怀疑。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想起《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隐逸生活,表达了他内心对那种恬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精神交感此因缘”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相融合,展现了心灵的共鸣与因缘的深邃。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现实的感慨,更是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间固有无情物:强调世间存在着无情的事物,暗示人们的冷漠。
- 天上宁无有慾仙:质疑理想中的仙人是否真的存在,反映人对世俗欲望的无奈。
- 想得武陵人去后:提到武陵人,暗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精神交感此因缘:表达了心灵的共鸣和人与人之间因缘的感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世间固有无情物,天上宁无有慾仙”,形成对称。
- 比喻:将无情事物与人心情感进行对比,深化主题。
- 引典:借用武陵人的意象,增强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无情世态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探讨人在世间的情感与欲望的矛盾,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无情物:象征世间的冷漠和无奈。
- 慾仙:代表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武陵人:隐士的象征,代表逃避尘世的生活。
- 精神交感:心灵的共鸣,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友情
B. 无情与欲望
C. 自然之美
D. 生命的意义 -
“武陵人”出自哪部作品? A. 《红楼梦》
B. 《桃花源记》
C. 《离骚》
D. 《春江花月夜》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姜特立的诗歌更注重对人际情感的探讨,而陶渊明则强调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和谐。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