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大卿知庐州》

时间: 2025-01-04 09:15:38

寄迹双溪喜盍簪,剖符庐子遽分襟。

伏波威著羌夷界,叔子恩怀江汉心。

万里烟尘入长筭,二边风月待清吟。

促归早晚飞丹诏,新雁回时有好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丁大卿知庐州
作者:姜特立 〔宋代〕

寄迹双溪喜盍簪,
剖符庐子遽分襟。
伏波威著羌夷界,
叔子恩怀江汉心。
万里烟尘入长筭,
二边风月待清吟。
促归早晚飞丹诏,
新雁回时有好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丁大卿即将赴任庐州的祝福与不舍。寄托在双溪的喜悦中,希望能与他共襟欢笑;然而,庐州之行使我们不得不匆匆别离。伏波的威名在羌夷的边界上赫然显现,他的恩情让我怀念江汉的故土。万里烟尘迷雾中,我的思绪在长空中飘荡,期盼着两岸的风月能够与我共享清吟。希望早晚能接到飞来的丹书,听到新雁归来的好消息。

注释:

  • 双溪:指双溪河,可能是作者或丁大卿的故乡或游历之地。
  • 盍簪:盍,何;簪,插在头发上的饰物;比喻共同的快乐或情谊。
  • 剖符:剖开符节,指分开;此处指快速的离别。
  • 伏波:指的可能是历史人物伏波将军,象征威名显赫。
  • 羌夷:古代指边疆少数民族。
  • 江汉心:江汉,指长江和汉江流域,表示思念故乡的心情。
  • 飞丹诏:飞来的官文,表示对他的期待。
  • 新雁:比喻音信,代表着希望和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诗作常表现对友人的关怀与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丁大卿即将赴庐州任职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别离的惆怅。庐州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意味着丁大卿的仕途将会有新的发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浓郁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以“寄迹双溪喜盍簪”引入,既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也传达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伏波威著羌夷界”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威名,象征着丁大卿在职场中的潜力和影响力。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万里烟尘入长筭”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遥远,仿佛一切都在瞬息之间。而“新雁回时有好音”则是期盼音信的温柔之语,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使得诗歌在情感与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寄迹双溪喜盍簪”:寄托在双溪的情感,表露出对友人的期盼与喜悦。
    • “剖符庐子遽分襟”:因丁大卿即将前往庐州,作者感到匆匆别离的惆怅。
    • “伏波威著羌夷界”:提到历史人物伏波,象征着丁大卿的威名与影响。
    • “叔子恩怀江汉心”:表达对丁大卿的深厚情谊,怀念江汉的故乡。
    • “万里烟尘入长筭”:描绘离别后的思绪,感慨时间与空间的距离。
    • “二边风月待清吟”:期待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
    • “促归早晚飞丹诏”:急切希望能早日收到友人的消息。
    • “新雁回时有好音”:新雁归来,象征希望与音信的传递。
  • 修辞手法

    • 对仗:“万里烟尘入长筭,二边风月待清吟”采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新雁”比作音信,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友情与离别的主题,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且细腻。

意象分析:

  • 双溪:象征着友谊的起源和情感的寄托。
  • 伏波:代表着英雄与威望,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江汉:象征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新雁:象征希望与音信,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关羽
    C) 伏波将军
    D) 李白

  2. “万里烟尘入长筭”中的“长筭”意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长期的思念
    C) 长江的流域
    D) 远方的路程

  3. 诗人希望收到什么样的消息?
    A) 生日祝福
    B) 友人的归来
    C) 官文
    D) 家信

答案

  1. C) 伏波将军
  2. B) 长期的思念
  3. C) 官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别》 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可以将《送丁大卿知庐州》与王之涣的《送别》进行比较,二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却各有千秋。姜特立的诗更注重于对友人的祝福和期盼,而王之涣的《送别》则更侧重于对离愁的描绘,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