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5:02:37

霜天日晚独沈吟,潮上风来别是音。

恃险战争休想旧,凭高临眺且论今。

数声雁蹙千年恨,一片帆惊万里心。

不是江山解磨折,却应人物自升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天日晚独沈吟,
潮上风来别是音。
恃险战争休想旧,
凭高临眺且论今。
数声雁蹙千年恨,
一片帆惊万里心。
不是江山解磨折,
却应人物自升沈。

白话文翻译:

在霜冷的晚天,我独自沉吟,潮水上升,风声传来别样的音韵。倚靠着险峻的地方,战争的景象已不再像往昔那样;我站在高处远眺,讨论着现在的局势。几声大雁的鸣叫,凝聚了千年的仇恨;一片帆船在波涛中惊起了我的万里心绪。这些江山并不是因为斑驳而磨灭,实则是人物的兴衰自有升沉。

注释:

  • 霜天:指秋冬时节,天气寒冷,天上有霜降。
  • 沈吟:深思默念。
  • 潮上风来:潮水上涨,风声传来。
  • 恃险:依靠险要的地势。
  • 战争:指古代的战事。
  • 临眺:站在高处眺望。
  • 数声雁蹙:几声大雁鸣叫,"蹙"意为聚集。
  • 千年恨:历史悠久的仇恨。
  • 一片帆惊:一叶扁舟在波浪中惊起。
  • 江山解磨折:江山并非因为时间的磨损而消亡。
  • 人物自升沈:指历史人物的兴衰自有其原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伯升,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李之仪以其豪放、清新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通常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表现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金陵怀古二首》是李之仪在游历金陵(今南京)时所作,诗中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索。金陵自古为名城,历史悠久,沧桑变迁使得诗人产生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今时的忧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冷的霜天为背景,孤独的沈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状的反思。第一句通过“霜天日晚”塑造了一幅萧瑟的秋冬景象,表现出诗人心境的幽深与孤寂。接下来的“潮上风来别是音”,则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离别与变化的情感,暗示历史的变迁。

“恃险战争休想旧”一句,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战争与英雄事迹已不复存在,时代已然变迁。通过“凭高临眺且论今”,诗人将视线投向当下,表达对现实政治的关注与思考。接下来的“数声雁蹙千年恨”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悲剧相结合,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最后两句则更为深刻,诗人认为江山的变迁并非因时间的磨损,而是历史人物的兴衰决定了命运。这种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深度,使整首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天日晚独沈吟:在霜冷的晚天,独自沉吟,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沉思的状态。
  • 潮上风来别是音:潮水上涨,风声传来,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 恃险战争休想旧:依靠险要的地势,战争的昔日景象已无可追想,强调了历史的无常。
  • 凭高临眺且论今:站在高处远眺,讨论当下的局势,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
  • 数声雁蹙千年恨:几声大雁的鸣叫,凝聚了千年的仇恨,象征着历史的悲伤与无奈。
  • 一片帆惊万里心:一叶扁舟在波涛中惊起,暗示诗人的心绪因历史变迁而波动。
  • 不是江山解磨折:江山并非因时间的磨损而消亡,强调历史的持续性。
  • 却应人物自升沈:历史人物的兴衰决定了命运,表现出一种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帆”比作诗人心中的波动,寓意深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数声雁蹙”,使得自然景象具有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现实的关注,感叹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兴衰,体现出一种对历史深刻的理解与哲思。

意象分析:

  • 霜天:象征寒冷与孤寂,暗示心境的沉重。
  • :象征着离别与仇恨,带有历史的沉重感。
  • 帆船:代表着希望与心中的波动,寓意着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
  • 江山: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变化与不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天”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任何季节
  2. “数声雁蹙”中“蹙”是什么意思?

    • A. 弯曲
    • B. 聚集
    • C. 减少
    • D. 增加
  3. 诗人认为江山的消亡是因为?

    • A. 时间的磨损
    • B. 人物的兴衰
    • C. 自然的变化
    • D. 人民的叛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滕王阁序》: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更多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 王勃《滕王阁序》:与李之仪的怀古相似,都是对历史的思考,但在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李之仪及其诗歌的分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关于古诗词的技巧与风格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