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夜 张耒 〔宋代〕 更漏孤城迥,帘帷静夜长。 天高风送雁,月冷树浮霜。 晚菊差池绿,高桐次第黄。 晓来南国梦,不觉寄他乡。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孤城中的更漏声显得格外遥远,帘帷静静地垂着,夜显得格外漫长。 天空高远,风送来雁群的叫声,月光下,树木上仿佛浮着一层霜。 晚开的菊花颜色参差不齐地绿着,高大的桐树叶子依次变黄。 清晨醒来,梦见南国的景象,不知不觉间,思绪已飘到了远方。
注释:
- 更漏:古代计时器,夜间通过滴水声报时。
- 孤城:指偏远或孤立的城池。
- 迥:远。
- 帘帷:窗帘和帷帐。
- 差池:不整齐,参差不齐。
- 次第:依次,一个接一个。
- 南国:指南方的地区。
- 不觉:不知不觉。
诗词背景: 张耒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这首《山夜》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孤城、风雁、月霜、晚菊和高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更漏孤城迥”和“帘帷静夜长”直接点出了夜的深沉和孤寂,而“天高风送雁”和“月冷树浮霜”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这种孤寂感。晚菊和高桐的变化,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变化。最后两句“晓来南国梦,不觉寄他乡”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 首联“更漏孤城迥,帘帷静夜长”:通过更漏声的遥远和帘帷的静谧,描绘了夜的深沉和孤寂。
- 颔联“天高风送雁,月冷树浮霜”:通过风送雁声和月下树霜的描绘,增强了夜的孤寂感,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迁。
- 颈联“晚菊差池绿,高桐次第黄”:通过晚菊和高桐的变化,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变化。
- 尾联“晓来南国梦,不觉寄他乡”: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更漏孤城迥,帘帷静夜长”中的“更漏”与“帘帷”,“孤城”与“静夜”。
- 拟人:如“月冷树浮霜”中的“浮霜”,赋予霜以动态,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寂和忧郁。
意象分析:
- 更漏: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夜的深沉。
- 孤城:象征孤立和远离家乡。
- 风送雁:象征季节的变迁和远方的思念。
- 月冷树浮霜:象征夜的寒冷和孤寂。
- 晚菊和高桐:象征季节的更替和内心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更漏孤城迥”中的“迥”是什么意思? A. 近 B. 远 C. 高 D. 低
- 诗中的“月冷树浮霜”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诗中的“晓来南国梦,不觉寄他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郁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夜晚的静谧和自然景物的变化。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山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夜晚的景象,但张耒的诗更多表达了孤寂和思念,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