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邓学士慎思挽词 清苦吟诗客,癯羸嗜学身。 诗书不得力,鬼物定欺人。 类物传遗学,经书植妙因。 九原谁与友,千载葬鱼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清贫而苦吟的诗人,瘦弱却热爱学问。 诗书未能给予力量,鬼神必定欺骗人。 将学问传承如物,经书种下美妙因缘。 九泉之下谁能作伴,千年之后葬于鱼臣之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苦:清贫而苦吟。
- 癯羸:瘦弱。
- 嗜学:热爱学问。
- 不得力:未能给予力量。
- 鬼物:鬼神。
- 类物:如同物。
- 传遗学:传承学问。
- 经书:指经典书籍。
- 植妙因:种下美妙的因缘。
- 九原:指九泉之下,即地下。
- 千载:千年。
- 葬鱼臣:指葬于鱼臣之地,可能指某特定地点或象征性地表示被遗忘。
典故解析:
- 九原:古代指地下,此处可能指诗人去世后的境遇。
- 葬鱼臣:可能指诗人去世后被遗忘,如同葬于鱼臣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为挽词,表达对邓学士的哀悼和对其学问的敬仰。
创作背景: 此诗为挽词,可能是邓学士去世后,张耒为其所作,表达对其清贫苦吟、热爱学问的敬仰,以及对其去世后的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邓学士生平的描绘,展现了一位清贫苦吟、热爱学问的学者形象。诗中“清苦吟诗客,癯羸嗜学身”一句,既描绘了邓学士的外貌特征,又突出了其内在的精神追求。后文通过对诗书、鬼物、遗学、经书等意象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邓学士的学问和品德。结尾的“九原谁与友,千载葬鱼臣”则表达了对邓学士去世后的哀悼和对其被遗忘的担忧,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清苦吟诗客,癯羸嗜学身”描绘了邓学士的外貌和内在精神,清贫苦吟,瘦弱却热爱学问。
- 第二句“诗书不得力,鬼物定欺人”表达了对诗书未能给予力量的感慨,以及对鬼神欺骗人的担忧。
- 第三句“类物传遗学,经书植妙因”强调了邓学士传承学问的重要性,以及经书种下的美妙因缘。
- 第四句“九原谁与友,千载葬鱼臣”表达了对邓学士去世后的哀悼,以及对其被遗忘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类物传遗学”将传承学问比喻为如同物。
- 拟人:“鬼物定欺人”将鬼神拟人化,表达对其欺骗人的担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清苦吟诗客,癯羸嗜学身”。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邓学士生平的描绘,表达了对清贫苦吟、热爱学问的学者的敬仰,以及对其去世后的哀悼和对其被遗忘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苦:清贫苦吟。
- 癯羸:瘦弱。
- 诗书:指经典书籍。
- 鬼物:鬼神。
- 遗学:传承的学问。
- 经书:指经典书籍。
- 九原:指地下。
- 葬鱼臣:指被遗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苦吟诗客”指的是谁? A. 张耒 B. 邓学士 C. 其他学者 答案:B
-
诗中“九原谁与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邓学士的敬仰 B. 对邓学士的哀悼 C. 对邓学士的担忧 答案:B
-
诗中“葬鱼臣”可能指什么? A. 邓学士的故乡 B. 邓学士的墓地 C. 邓学士被遗忘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对友人去世的哀悼和对往事的怀念。
- 黄庭坚《寄黄几复》: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学问的敬仰。
诗词对比:
- 张耒《邓学士慎思挽词》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去世的哀悼,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学问的敬仰,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往事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可了解宋代文学的整体发展脉络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