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亭》
时间: 2025-01-17 09:3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借景亭
作者:黄庭坚 〔宋代〕
青神县中得两张,
爱民财力惟恐伤。
二公身安民乃乐,
劝葺城头五月凉。
竹铺不涴吴绫袜,
东西开轩荫清樾。
当官借景不伤民,
恰似凿池取明月。
白话文翻译:
在青神县得到了两张椅子,
爱护百姓的财力总是小心翼翼。
两位公正的官员安宁,百姓才得以快乐,
他们劝说修建城头亭子,正好适合五月的凉爽。
竹子铺成的地面不沾湿吴绫袜,
东西两侧的窗户开着,阳光透过清澈的树荫。
当官的借景而治,不会伤害百姓,
就像凿池取水映明月一样美好。
注释:
- 青神县:古代一个地名,现今的青神县位于四川省。
- 爱民:即关心百姓,体现为对人民的爱护。
- 二公:指两位官员,可能是对当时地方官员的称谓。
- 吴绫袜:指用吴地的绫织成的袜子,象征细腻和高雅。
- 荫清樾:清澈的树荫,樾指的是树木的遮阴部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是苏轼的好友,文学风格受到影响,主张诗歌的清新自然,反对刻意雕琢。
创作背景:
《借景亭》创作于黄庭坚担任官职期间,诗中反映了他对民生的关心以及通过美化环境来增进民众幸福感的思想。
诗歌鉴赏:
《借景亭》是一首表达对民众关切与自然美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青神县的美好景象,反映了黄庭坚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官员责任的思考。首联“青神县中得两张”简洁明了,便引出对当下环境的描写。接着,诗人强调“爱民财力惟恐伤”,以此展现出他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后面的描写通过优美的自然意象,如“竹铺不涴吴绫袜”和“东西开轩荫清樾”,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氛围。最后,诗人以“当官借景不伤民”总结全诗,表达了官员应通过自然景观的改造来提升民众的幸福感,既显示了其政治理想,又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神县中得两张”:在青神县中得到两张椅子,意味着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眷恋。
- “爱民财力惟恐伤”:关心百姓的财力,总是小心翼翼,反映出对民生的责任感。
- “二公身安民乃乐”:两位官员安宁,百姓才能快乐,突显出官民关系的和谐。
- “劝葺城头五月凉”:劝说修建亭子,正适合五月的凉快,体现出对环境的重视。
- “竹铺不涴吴绫袜”:竹子铺成的地面,干净整洁,象征着优雅的生活。
- “东西开轩荫清樾”:东西两侧的窗户打开,透出清澈的树荫,营造出美好的氛围。
- “当官借景不伤民”:当官的应当借助环境,不伤害百姓,强调官员的责任。
- “恰似凿池取明月”:比喻如同从池中凿出明月,表现出自然与和谐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最后一句将官员的行为比作凿池取月,形象生动,传达出对理想政治的美好愿景。
- 对仗:整首诗在语言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关心百姓和改善民生这一主题,展现了黄庭坚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感与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神县: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竹铺:代表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明月:象征理想与美好,寓意清晰明亮的政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借景亭》是谁的作品?
A. 王维
B. 黄庭坚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吴绫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衣物
C. 一种植物 -
“当官借景不伤民”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A. 官员应该利用自然环境
B. 官员应该关注民生
C. 官员不应当干预民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在描写自然时,黄庭坚更注重人文与民生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借景亭》的诗意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