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好》

时间: 2025-01-08 22:26:10

寒食近,踏青时。

画堂西。

可是春来偏倦绣,乍生儿。

香绵轻拂胭脂。

加文褓、初试班衣。

诮没工夫存问我,且怜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光好
寒食近,踏青时。
画堂西。
可是春来偏倦绣,乍生儿。
香绵轻拂胭脂。
加文褓初试班衣。
诮没工夫存问我,
且怜伊。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是多么美好,
寒食节快到了,正是踏青的时节。
在画堂的西边,
春天来临时,似乎对绣花的事情感到厌倦,刚刚出生的婴儿。
香气轻轻地拂过胭脂,
新做的衣裳初次试穿。
调侃我没有时间来问候她,
就请怜悯她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春秋时期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禁止生火做饭。
  • 踏青:春天外出游玩的活动。
  • 画堂:指装饰华丽的厅堂。
  • 倦绣:厌倦绣花,暗指春天的懒散。
  • 香绵:形容香气如绵般轻柔。
  • 胭脂:化妆品,象征青春美丽。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中国古代传统,代表着祭祀和春天的到来。诗中提到的踏青活动也是春季的重要习俗,寓意着生机与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著称。其诗作常带有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天,正值寒食节前夕,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闲适与春日的生机。

诗歌鉴赏:

《春光好》以轻松的语调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开篇提到“寒食近,踏青时”,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即将到来的节日。诗中“画堂西”一句,将环境描绘得生动而细腻,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的美好场景中。

接下来的“可是春来偏倦绣,乍生儿”,则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春天带来的生机与人们的懒散,似乎春光明媚却让人感到疲倦,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情感。紧接着“香绵轻拂胭脂”,通过细腻的感官描绘,传达出春天的柔美与轻盈,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香和青春的气息。

最后两句“诮没工夫存问我,且怜伊”,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他人的关心,似乎在说即使生活琐事繁忙,也不要忘记关心身边的人。整首诗在描绘春光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近,踏青时:引入春天和寒食节的背景,表现出春日的气息。
  • 画堂西:描绘环境,营造出春日的氛围。
  • 可是春来偏倦绣,乍生儿:对比春天的美丽与人们的懒散,暗示生活的矛盾。
  • 香绵轻拂胭脂:通过感官描写,突出春天的柔美。
  • 加文褓初试班衣:暗示新生和青春的气息。
  • 诮没工夫存问我,且怜伊:表达对生活琐事的感慨与人际关系的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光的美丽与人们的懒散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春天似乎在表达自己的情感。
  • 比喻:将香气比作轻柔的绵,通过感官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在忙碌生活中对周围人的关心与温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生机与希望。
  • 香绵:代表柔美与轻盈的春天气息。
  • 胭脂:象征青春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端午节
    • B. 寒食节
    • C. 中秋节
  2. 诗中“画堂西”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春日的美景
    • B. 夏日的炎热
    • C. 秋日的萧瑟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 A. 忙碌而无趣
    • B. 轻松而随意
    • C. 忧伤而沉重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张元干的《春光好》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描写与春日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人生的畅快。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情感与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