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崖古木插奫沦,薄暮丛祠亦恐人。波面时闻声仆碌,只应神物是游鳞。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山崖和古老的树木直插入水中,薄暮时分,丛生的祠庙也似乎令我感到恐惧。水面上时常传来波浪的声响,想必是神灵的化身在水中游动。
注释:
- 苍崖:指青翠的山崖,象征自然的雄伟。
- 古木:指古老的树木,传达出岁月的积淀。
- 奫沦:古诗中的用词,表示水波荡漾的样子。
- 薄暮:指傍晚时分,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阴森的感觉。
- 丛祠:指成片的祠庙,表示对神灵的崇拜之地。
- 恐人:感到恐惧,暗示神秘的氛围。
- 波面:水面,表达出水的动态。
- 声仆碌:波浪撞击水面的声音,描绘出水的活力。
- 神物:指神灵或精灵,代表自然的神秘力量。
- 游鳞:游动的鱼鳞,象征水中生物的活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见长,常描绘山水景色,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壁游历于建德县时,感受到湖光山色的幽静与神秘,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湖边的自然风光,充满了诗意。开头的“苍崖古木插奫沦”,通过对山崖和古木的刻画,营造出一种雄伟而又苍凉的气氛。诗人在薄暮时分,面对这样的自然景象,不禁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接下来的“薄暮丛祠亦恐人”,则通过对祠庙的描写,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仿佛在暗示自然与神灵之间的联系。最后一句“只应神物是游鳞”,则将诗人对自然的思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表达了人对神秘事物的探寻和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神秘的敬畏,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力。诗中通过意象的运用,既描绘了外在的自然景观,又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崖古木插奫沦:描绘出高耸的山崖和古老的树木直插水中,展现出自然雄伟的姿态。
- 薄暮丛祠亦恐人:在薄暮时分,隐秘的祠庙令人感到恐惧,暗示了人对未知的敬畏。
- 波面时闻声仆碌:水面上时常发出波浪的声音,表现了水的动态和生命的活力。
- 只应神物是游鳞:最后一句通过“游鳞”,引出了神秘的意象,暗示水中生物与神灵的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上的波浪声音比作神灵的游动,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拟人:波面似乎能够发声,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苍崖古木”与“薄暮丛祠”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湖边的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崖:象征伟岸与坚韧,表现自然的力量。
- 古木:承载历史与岁月的沉淀,象征生命的延续。
- 薄暮:代表宁静与神秘的时刻,暗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游鳞: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神秘,暗示自然中潜藏的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崖”指的是: A. 平坦的草地 B. 高耸的山崖 C. 流动的河流
答案:B -
“薄暮丛祠亦恐人”中的“恐人”意指: A. 害怕人类 B. 对神秘的恐惧 C. 害怕动物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游鳞”主要代表: A. 鱼在水中游动 B. 水波荡漾 C. 神灵的化身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二十二札》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营造出宁静与神秘的氛围,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二十二札》: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孤独的思考,情感更为内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