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

时间: 2025-01-17 08:38:59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 李昌符 〔唐代〕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白话文翻译:

在北方的原野上,烟尘四起,天军再次举起了兵戈。 阴冷的风在傍晚时分变得更加急促,秋天的杀气愈发浓重。 树木凋零,鸟儿栖息在草丛中,河面结冰,道路坚硬。 汾阳之地已无后继之人,羌族和敌寇是否愿意率先和解?

注释:

朔野:北方的原野。 烟尘:战乱的迹象。 天军:指朝廷的军队。 举戈:拿起武器,指准备战斗。 阴风:冷风,常用来形容战场的凄凉。 杀气:战争的气氛。 树尽:树木凋零。 禽栖草:鸟儿栖息在草丛中。 冰坚:冰冻坚硬。 汾阳:地名,古时为军事要地。 继者:继承者,指后继的将领或军队。 羌虏:对羌族和敌寇的蔑称。 肯先和:是否愿意率先和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昌符,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涉及边塞生活和战争题材,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动荡和军人的艰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和军队的备战状态,反映了唐代边疆的紧张局势和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战争景象,展现了边疆的荒凉和军队的备战状态。诗中“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直接点明了战争的紧张气氛,而“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后两句“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边疆的艰苦环境。最后一句“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边塞诗的特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烟尘四起,军队准备战斗。
  2.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加深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3.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了边疆的艰苦。
  4.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阴风向晚急”中的“阴风”比喻战争的凄凉气氛。
  • 拟人:“杀气入秋多”中的“杀气”拟人化,形容战争气氛的浓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边塞的战争和和平的渴望。通过描绘边塞的战争景象和军队的备战状态,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朔野:北方的原野,象征边疆的荒凉。
  • 烟尘:战乱的迹象,象征战争的紧张。
  • 阴风:冷风,象征战争的凄凉。
  • 杀气:战争的气氛,象征战争的残酷。
  • 树尽:树木凋零,象征边疆的艰苦。
  • 冰坚:冰冻坚硬,象征边疆的严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朔野烟尘起”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边塞的和平景象 B. 边塞的战争景象 C. 边塞的自然景象 答案:B

  2. “阴风向晚急”中的“阴风”比喻什么? A. 战争的凄凉气氛 B. 自然的冷风 C. 边塞的艰苦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边疆的忧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李昌符的《书边事》都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昌符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唐代边塞诗,有助于深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