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樊溪》
时间: 2025-01-08 01:5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州望樊山,秀色如可揽。扁舟横江来,山脚系吾缆。大川失汹涌,浅水澄可鉴。北风吹疏雨,夜枕舟屡撼。齐安不可望,灭没孤城暗。奔流略溪口,龙蜃屡窥瞰。平生千金质,戒惧敢忘暂。兹游定何名,耿耿有余念。
白话文翻译
从黄州眺望樊山,那秀丽的景色仿佛可以伸手揽取。我乘着小船横渡江面而来,将缆绳系在山脚下。宽阔的江面失去了汹涌的波涛,浅浅的水面清澈得可以照见人影。北风吹来稀疏的雨点,夜晚躺在船上,船身被风吹得频频摇晃。齐安城已经看不见了,孤零零的城池在夜色中显得暗淡无光。急流掠过溪口,仿佛有龙和蜃在暗中窥视。我一生都保持着对千金的戒惧,不敢有片刻的忘却。这次旅行究竟意味着什么,心中总是萦绕着深深的思绪。
注释
- 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
- 樊山:位于黄州附近的一座山。
- 扁舟:小船。
- 大川:指宽阔的江面。
- 齐安: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
- 龙蜃:传说中的龙和蜃,这里比喻隐秘的危险。
- 千金质:比喻珍贵的品质或重要的责任。
- 耿耿:心中不安,思绪不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黄州游历时所作,通过对樊山的描绘和对旅途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旅途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州樊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景和旅途的感受。诗中“秀色如可揽”一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樊山的美丽,使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秀丽的景色。“扁舟横江来”和“山脚系吾缆”则描绘了诗人的旅途,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传达了旅途的宁静与孤独。
诗中的“大川失汹涌,浅水澄可鉴”一句,通过对江水的描绘,表现了江面的平静和清澈,与“北风吹疏雨,夜枕舟屡撼”形成对比,突出了旅途中的不安和动荡。“齐安不可望,灭没孤城暗”则进一步加深了旅途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的思念。
最后,“平生千金质,戒惧敢忘暂”和“兹游定何名,耿耿有余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思和对未来的忧虑,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州望樊山,秀色如可揽:诗人从黄州眺望樊山,用“秀色如可揽”来形容樊山的美丽,使读者感受到那秀丽的景色。
- 扁舟横江来,山脚系吾缆:诗人乘小船横渡江面,将缆绳系在山脚下,描绘了旅途的具体场景。
- 大川失汹涌,浅水澄可鉴:江面宽阔平静,浅水清澈,可以照见人影,表现了江面的宁静。
- 北风吹疏雨,夜枕舟屡撼:北风吹来稀疏的雨点,夜晚躺在船上,船身被风吹得频频摇晃,传达了旅途的不安。
- 齐安不可望,灭没孤城暗:齐安城已经看不见了,孤零零的城池在夜色中显得暗淡无光,加深了旅途的孤独感。
- 奔流略溪口,龙蜃屡窥瞰:急流掠过溪口,仿佛有龙和蜃在暗中窥视,比喻隐秘的危险。
- 平生千金质,戒惧敢忘暂:诗人一生都保持着对千金的戒惧,不敢有片刻的忘却,表达了对重要责任的重视。
- 兹游定何名,耿耿有余念:这次旅行究竟意味着什么,心中总是萦绕着深深的思绪,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秀色如可揽”,用夸张的比喻表现樊山的美丽。
- 拟人:如“龙蜃屡窥瞰”,将龙和蜃拟人化,比喻隐秘的危险。
- 对比:如“大川失汹涌,浅水澄可鉴”与“北风吹疏雨,夜枕舟屡撼”形成对比,突出了旅途的平静与动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樊山的描绘和对旅途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旅途的深思,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樊山:象征着美丽和宁静。
- 扁舟:象征着旅途和孤独。
- 大川:象征着宽阔和平静。
- 北风:象征着不安和动荡。
- 齐安:象征着远方和思念。
- 龙蜃:象征着隐秘的危险。
- 千金质:象征着重要的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秀色如可揽”形容的是什么? A. 黄州 B. 樊山 C. 扁舟 D. 大川
-
“扁舟横江来”中的“扁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帆船 D. 渔船
-
诗中“大川失汹涌,浅水澄可鉴”表现了什么? A. 江面的汹涌 B. 江面的平静 C. 江面的危险 D. 江面的黑暗
-
“齐安不可望,灭没孤城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平静 C. 孤独 D. 安宁
答案:
- B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以黄州为背景,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 黄庭坚《登快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宿樊溪》与苏轼的《赤壁赋》都以黄州为背景,但前者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旅途的感受,后者则更注重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全集》:收录了苏轼的多篇作品,可以与张耒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