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所居西斋 张耒 〔宋代〕
幽居不厌小,小院有深庭。 一曲秋风地,低檐夕照明。 脱条株有态,止水莹含清。 中有支离客,吟腰瘦沉卿。
白话文翻译:
我隐居的地方虽小,但小院里有个深邃的庭院。 这里是一片秋风常吹的地方,低矮的屋檐下夕阳斜照。 脱落的枝条显得有姿态,静止的水面晶莹清澈。 院中住着一个瘦弱的人,吟诗时腰身显得更加瘦削。
注释:
- 幽居:隐居的地方。
- 不厌小:不嫌弃地方小。
- 深庭:深邃的庭院。
- 一曲:一片,一处。
- 脱条株:脱落的枝条。
- 止水:静止的水。
- 莹含清:晶莹清澈。
- 支离客:瘦弱的人。
- 吟腰瘦沉卿:吟诗时腰身显得更加瘦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隐居的小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院中的景物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隐居的小院及其中的景物。首句“幽居不厌小”即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不嫌弃地方小。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院中景物的描绘,如“一曲秋风地”、“低檐夕照明”、“脱条株有态”、“止水莹含清”,展现了院中的宁静和美丽。最后一句“中有支离客,吟腰瘦沉卿”则描绘了作者自己的形象,瘦弱而专注于吟诗,体现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享受。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居不厌小”: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不嫌弃地方小。
- “小院有深庭”:小院里有个深邃的庭院,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 “一曲秋风地”:这里是一片秋风常吹的地方,增添了季节感。
- “低檐夕照明”:低矮的屋檐下夕阳斜照,描绘了傍晚的景象。
- “脱条株有态”:脱落的枝条显得有姿态,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止水莹含清”:静止的水面晶莹清澈,描绘了水的清澈。
- “中有支离客”:院中住着一个瘦弱的人,即作者自己。
- “吟腰瘦沉卿”:吟诗时腰身显得更加瘦削,展现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拟人:“脱条株有态”将脱落的枝条拟人化,赋予了它们姿态。
- 比喻:“止水莹含清”将静止的水比喻为晶莹清澈的宝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描绘小院的景物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隐居的地方,象征宁静和远离尘嚣。
- 小院:隐居的小院,象征简朴和自足。
- 秋风地:秋风常吹的地方,象征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循环。
- 夕照明:夕阳斜照,象征傍晚的宁静和美丽。
- 脱条株:脱落的枝条,象征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循环。
- 止水:静止的水,象征清澈和宁静。
- 支离客:瘦弱的人,象征作者自己的形象。
- 吟腰:吟诗时的腰身,象征对诗歌的热爱和专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耒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的“幽居不厌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嫌弃 B. 满足 C. 厌倦 D. 无奈
-
诗中的“止水莹含清”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流动的水 B. 静止的水 C. 清澈的水 D. 污浊的水
答案:
- B. 宋代
- B. 满足
- B. 静止的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安石《泊船瓜洲》:描绘了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张耒《题所居西斋》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但张耒的诗更加简洁和细腻,而王维的诗更加空灵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