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

时间: 2025-01-04 08:54:29

萍叶青浮水,蛙声闹彻明。

川云时聚散,天气半阴晴。

杏子争梅结,鸠巢後鹊成。

吾侪亦有役,过社更深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萍叶青浮水,蛙声闹彻明。
川云时聚散,天气半阴晴。
杏子争梅结,鸠巢後鹊成。
吾侪亦有役,过社更深耕。

白话文翻译:

浮萍的叶子在水面上漂浮,青色的光影映照着,青蛙的叫声在明亮的夜里显得格外喧闹。
河川的云彩时而聚集,时而散开,天气则是半阴半晴。
杏树正争着结出果实,杜鹃鸟的巢后面,喜鹊的巢也搭建起来。
我们这些人也有自己的职责,过了社日(祭祀的日子),就要更努力地耕作。

注释:

字词注释

  • 萍叶:指浮萍的叶子,生长在水面上。
  • 蛙声:青蛙的叫声,夜晚常常听到。
  • 川云:指河流上空的云彩。
  • 杏子:杏树结的果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鸠巢:指杜鹃鸟的巢,通常是指一种寄生繁育的习性。
  • 鹊成:喜鹊搭建的巢,象征着吉祥。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过社”是指农历二月二日的社祭,古时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体现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感情真挚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创作背景: 《春晚》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背景下。陆游在诗中体现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农田耕作的重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春晚》是一首描绘春日田园景象的诗,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与农人辛勤耕作的场景。诗的开头,萍叶青浮水,蛙声喧闹,描绘出春水的清澈和青蛙的鸣叫,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接着,川云时聚散,天气的变化则暗示着春天气候的不确定性,反映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变化。

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诗人巧妙地将人们的生活融入其中,杏子争梅结,鸠巢后鹊成,展现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象,杏树和梅树在争相结出果实,象征着丰收的希望。而鸠巢和鹊成的意象,则进一步深化了春天的生命力,鸟儿的筑巢意味着新的生命即将诞生。

最后,诗人提到“吾侪亦有役,过社更深耕”,强调了人们的辛勤与不懈,表达了对农田耕作的重视。春天的来临不仅是自然的复苏,也是农民劳动的开始,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耕作,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萍叶青浮水:浮萍的叶子在水面上漂浮,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2. 蛙声闹彻明:青蛙的叫声在明亮的夜晚显得格外热闹,突出了春天的生动。
  3. 川云时聚散:河边的云彩时而聚集,时而散开,表现出天气的变化和自然的灵动。
  4. 天气半阴晴:天气时阴时晴,进一步展示了春天的多变性。
  5. 杏子争梅结:杏树和梅树在争相结实,象征着春天的繁荣与希望。
  6. 鸠巢後鹊成:杜鹃鸟和喜鹊分别在筑巢,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
  7. 吾侪亦有役:我们这些农民也有自己的职责,体现出对生活的责任感。
  8. 过社更深耕:在社日过后,农民们要继续耕作,表明春耕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萍叶青浮水”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蛙声闹彻明”。
  • 对仗:如“川云时聚散,天气半阴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农田劳动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萍叶: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之美。
  • 蛙声:象征生机,春天的声音。
  • 杏子:象征丰收与希望。
  • 鸠巢、鹊成:象征新生活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蛙声”是在什么时间特别明显的?

    • A. 晚上
    • B. 早上
    • C. 中午
    • D. 凌晨
  2. “吾侪亦有役”的意思是什么?

    • A. 我们也有工作要做
    • B. 我们要休息
    • C. 我们要游玩
    • D. 我们要学习
  3. 诗中提到的“过社”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节日
    • B. 农历二月二日的社祭
    • C. 夏天的农忙
    • D. 秋天的收获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相思》

诗词对比: 陆游的《春晚》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陆游更侧重于农田的耕作与生活的责任,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悲苦。两首诗在主题上呈现出不同的视角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