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坐自午至暮》
时间: 2025-01-19 16:48: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坐自午至暮
身外寥寥扫怨恩,
胸中浩浩纳乾坤。
饱经世事常高枕,
惯见人情不署门。
孤日夜分生海底,
百川秋涨泝河源。
珥貂碧落从来事,
东访蓬莱不足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上悠闲自得的情境。他在身外的纷扰中扫去怨恨与恩情,心中却能够包容广阔的天地。经历了世事的变迁,他常常能够安然入睡,不再为人情冷暖所困扰。孤独的日头在海底升起,百川的秋水也在逆流而上。身披貂皮,仰望碧空,这些都是往常的事情,东游蓬莱的事却不必多言。
注释:
- 怨恩: 怨恨和恩情,指人际关系中的纷争和情感。
- 浩浩: 宽广而无边,形容心胸宽广。
- 高枕: 安然入睡,形容安闲自在。
- 署门: 形容在门口张贴告示,指人情的冷暖。
- 孤日: 孤独的太阳,象征孤独的处境。
- 百川: 泛指众多的河流,象征自然界的变化。
- 珥貂: 指穿着貂皮的衣服,代表一种奢华的生活。
- 蓬莱: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谏议,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词人。他一生经历了宋朝的多次战乱,心系国家,作品多反映家国情怀及对政治的关切,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宴坐自午至暮》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国家的动荡后,逐渐趋于平和,诗中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既有对世事的淡然,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宴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开篇“身外寥寥扫怨恩”,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选择放下怨恨与恩情,心中则宽广如天地。这种心态使他能够“常高枕”,在经历了无数的人情冷暖后,已然习惯于对外界的漠然与淡泊。诗中“孤日夜分生海底”及“百川秋涨泝河源”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孤独,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两句“珥貂碧落从来事,东访蓬莱不足言”,不仅点明了诗人对奢华生活的淡漠,也暗示了理想境界的遥不可及,让整首诗在轻松的宴坐之中流露出一丝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外寥寥扫怨恩:在外界的纷扰中,诗人选择放下恩怨。
- 胸中浩浩纳乾坤:内心包容广阔,可以容纳大千世界。
- 饱经世事常高枕:经历世事后,能够安然入睡,显示出对生活的淡然。
- 惯见人情不署门:习惯于人情的变化,不再纠结其中。
- 孤日夜分生海底:孤独的日头在海底升起,象征孤独的处境。
- 百川秋涨泝河源:众多河流的秋水逆流而上,象征自然的变化。
- 珥貂碧落从来事:身披貂皮,仰望碧空,展现诗人奢华的生活。
- 东访蓬莱不足言:向往理想境地的心情,然而却难以言表。
修辞手法:
- 比喻: “孤日”比喻孤独的心境。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 自然的变化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淡然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孤独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怨恩: 反映人际关系的复杂。
- 浩浩: 象征心胸宽广。
- 孤日: 代表孤独与思考。
- 百川: 自然界的变化。
- 蓬莱: 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身外寥寥扫怨恩”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A. 忍受痛苦
B. 超然物外
C. 追求名利 -
“孤日夜分生海底”中的“孤日”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孤独的心境
C. 自然界 -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奢华生活
B. 自然变化
C. 人际关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反映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 李白《将进酒》: 表达对生活的乐观与自由。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 陆游的诗多表现个人的淡然与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国家命运,两者在风格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