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李君寄驯鹇俄殪野狸信至燕哀以三曲 其二》
时间: 2024-12-29 17:4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索姿驯态碧山空,
剧爪贪涎一饱充。
残粟几乾遗瓮水,
落花时起堕毛风。
千里提携两蛮峤,
四回豢养一飘蓬。
将诗换得胡家者,
向后不知何所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驯化与自然的关系,开头描写了驯化的姿态在空旷的碧山之中;接着提到凶猛的爪子和对食物的贪婪,似乎是对饱腹的渴望。接下来的几句则提及了遗留的粮食和水源,以及落花随风而去,表达了一种无常的美感。然后诗人描写了在千里之遥的地方提携着两座山峦,反复地培育着一株飘荡的蓬草。最后,诗人提到用诗换取的胡家之物,但对未来的去向却感到迷茫。
注释:
- 索姿:形态、姿态。
- 剧爪:凶猛的爪子。
- 贪涎:贪婪的食欲。
- 残粟:剩余的谷物。
- 瓮水:水罐中的水。
- 堕毛风:落花随风而起,象征着无常。
- 提携:抬起、携带。
- 蛮峤:指山峦。
- 豢养:饲养、培育。
- 飘蓬:飘荡的蓬草。
- 胡家:指外族或外地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徐渭在文学上以清新、奔放著称,作品中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环境的感悟。在当时的社会动荡中,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对未来的不可知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包含了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驯化的状态和食欲的强烈,对自然的渴望与对生命的理解交织在一起。诗中提到的“残粟”和“瓮水”,不仅是对物质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无常和短暂的深刻感悟。落花随风而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接下来,诗人提到长途提携和培育的过程,表达了对生活的坚持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一句“向后不知何所终”,则是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的深刻反思,显示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感叹。整首诗在感情上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命的哲思,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又朦胧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索姿驯态碧山空:描写驯化的姿态与青翠的山色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宁静。
- 剧爪贪涎一饱充:凶猛的爪子象征着生存的本能,贪婪的食欲暗示了对生活的渴望。
- 残粟几乾遗瓮水:残留的粮食与水,暗示着生活的艰难与短暂。
- 落花时起堕毛风:落花随风飘荡,体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 千里提携两蛮峤:描绘长途跋涉的艰辛,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坚持。
- 四回豢养一飘蓬:反复培育,表达对生命的珍视与呵护。
- 将诗换得胡家者:与外族的交换,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与冲突。
- 向后不知何所终: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揭示了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残粟”暗含生活的贫乏。
- 拟人:落花随风,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有良好的对称性,如“千里提携”和“四回豢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生命与时间的关系展开,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剧爪:象征生存的本能与凶猛。
- 残粟: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落花:无常与生命的流逝。
- 飘蓬:理想的追求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粟”指的是什么?
- A. 新鲜的粮食
- B. 剩余的谷物
- C. 美丽的花朵
-
诗人对于未来的态度如何?
- A. 充满希望
- B. 迷茫无奈
- C.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剧爪”象征的是什么?
- A. 温柔
- B. 生存的本能
- C. 友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徐渭与李白的对比: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与洒脱,而徐渭则更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自然的细腻描绘;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表现出不同的时代情感与个人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徐渭研究》